病窦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病窦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马娟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老年人易被误诊。本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心电图表现、治疗等做如下简要综述。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诊断;治疗;进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出现器质性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窦房结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并伴有心、脑、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

  1. 发病机制

1.1发病机制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但通过大量学者的研究表明,病窦综合征发病的可能机制如下。 (1)离子通道的改变。 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通道、钠离子电压门控5型通道α亚基- Na + 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等离子通道激活和失活的变化,可导致心律失常。 (2)窦房结细胞的减少。随着年龄的 增加,窦房结内起搏细胞日益减少,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及分布异常、心肌细胞和间质纤维化明显增加及 心脏电重构等[8] 一系列心脏结构及电生理改变导 致心律失常的病发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 (3)重塑组织水平机制。 如果心律失常持续未经治疗,窦房 结的结构可以被修改,这种重塑可导致心肌细胞纤 维化和电生理学改变甚至凋亡,从而增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1]


2.病因

2.1病因

2.1.1窦房结非特异性、退行性纤维变性;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变是最常见的病因,随年龄增长,窦房结内逐渐纤维化,起搏细胞(P细胞)逐渐被纤维组织代替。

2.1.2冠心病时,冠状动脉慢性供血不足,致窦房结长期缺血,影响窦房结功能。心肌梗死时,右冠状动脉或左旋支阻塞,导致窦房结供血中断,影响窦房结功能,常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1.3心肌炎与心肌病:包括心肌淀粉样变、心脏结节病等心肌病和各种免疫性心肌炎等也是本病的常见原因。

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明显抑制窦房结功能。

2.1.4其他:如颈动脉窦过敏、脑血管意外、高钾血症和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分型

3.1缓慢型(经典型病窦综合征)

病变局限于窦房结本身,表现为窦房结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所致窦性节律紊乱,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停搏时间常>2秒),窦房传导阻滞(二度窦房传导阻滞多见)。

临床表现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心脑肾灌注不足的表现,临床上以一过性头晕、黑曚、活动后心累为主要表现,甚至出现晕厥或猝死。

3.2慢-快型

病变不仅在窦房结本身,还波及窦房结周区、心房肌或心房内传导系统。

心电图及临床表现 在窦缓、窦停、窦房阻滞基础上伴有各种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扑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快速性心律失常终止后常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如较长时间的窦停或窦缓,因心律失常种类不同,可有不同临床症状。

3.3快-慢型

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平时为正常窦性心律,无原发性窦停和窦房阻滞证据。有阵发性房速、房扑或房颤等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终止时出现一过性窦停或窦缓,可出现头昏、胸闷、黑曚,甚至出现晕厥。[2]

4.临床表现

4.1 患者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症状,如发作性头晕、黑曚、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5.诊断

5.1诊断方法有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负荷试验、心脏电生理检查等。

5.1.1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表现,符合以下其中的一项即可诊断 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得过缓(50次/min 以下)且并非由于药物引起;②窦性停搏与窦放传导阻滞;③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④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这是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交替发作。其他改变为:①在没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心房颤动的心室率缓慢或其发作前后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或一度房室阻滞;②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等。

5.1.2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1)当患者 24h心率之和低于 80000次, 平均心率低于 55 次 /min,最低心率低于 40 次 /min,最高窦性心 率低于 90 次 /min,持续时间超过 1min,表示患者存在明显窦性 心动过缓;(2)当患者存在比窦性 P-P 间期明显延长,且无窦性 P 波,停顿时间超过 2s,长窦性 P-P 间期并非基本窦性心律 P-P 间期的倍数,表示患者处于窦性停搏状况;(3)当患者 24h 平均 心率低于 50 次 /min,且快速心率失常更迭出现,表示心动过缓 - 心动过速综合征;当患者交界性逸博心律低于 35 次 /min,表示 双结节变;(4)发生不同程度房室、室内传导阻滞;符合以上 任意一项,均可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

6.治疗

6. 1.1 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心梗的血管重建,积极改善心肌虹供;积极纠正高血钾症,处理洋地黄中毒和停用抑制窦房结功能的药物。 2.药物治疗提高心率的药物缺乏长期治疗作用,仅能作为 暂时性的应急处理,为起搏治疗争取时间,常用药物有: (1)阿托品:为抗胆碱能作用,消除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抑 制,使心率增加,对窦房结本身自律性并无作用。 (2)异丙肾上腺素:为非选择性p一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提高心率的作用强于阿托品,对窦 房结本身自律性无作用,不良反应主要是导致心肌缺血和快速心 律失常,特别是在缺血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6.1.2射频消融术治疗:快慢综合征是SSS较为特殊的类型,除窦房结功能所害外, 病变也累及心房和房室传导系统,除严重的心动过缓外,还同时 伴有阵发性或持续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6.1.3起搏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在起搏位置的选择上,RVS起搏比传统的RVA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减轻心肌重构,减少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安全有效的起搏点。

6.1.4其他 学者们通过前期的临床研究及大量的临床试验,可以看到病窦综合征除西医介入治疗外,使用中医药治疗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未达到手术指征或不接受起搏器治疗的部分患者。

综上,病窦综合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通过影响窦房结起搏功能或传导功能障碍而导致头晕、黑曚,晕厥,甚至猝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特别是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综合考虑年龄、IVST、术前是否合并瓣膜病和阵发性房颤等选择合适的位置、起搏器参数等植入起搏器,减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近些年大量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中医辨证论治,生物起搏等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率,不过还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及科研证据的支持。


[1] 戴亚楠,赵翠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G].中国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17:549-552.

[2]崔俊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分型与治疗[G]. 心电图杂志,2013,2:65-65.

[3] 吴静.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