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韩礼德语言功能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7
/ 3

浅论韩礼德语言功能观

作者姓名:李梦欣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单位所在地:天津市河西区单位所在地邮

编:300200

摘要:韩礼德作为世界主要两大语言学派之一的创始人,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20世纪及至现在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他对语言的功能做了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探究的是他的三大元功能理论。三大元功能又被称为纯理功能,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元功能思想为语言学的研究注入了新鲜活力,本文将主要从理论价值,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来分析韩礼德的语言元功能观。

关键词:语言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沟通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也在日益加深。现代语言学流派主要有: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其中由韩礼德所创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有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进一步认识,使人们能更好地探究语言的结构本质并更好地学习利用语言。“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以及语言的功能性。”因此,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在于“功能”二字。他曾对语言功能有过多种划分,但是其中最为广为人知的是他的语言三大元功能理论。这三大元功能分别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的提出也受到了许多学者多方的影响,例如他曾吸取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因此他的语言功能观也有着很大的理论价值。“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人本性,社会性的一面,因而其始终把语言的实际应用确立为语言的探索对象,把语言在实际情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所从事的社会行为。”1基于这种思想,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在实践应用中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可同时,一种理论的提出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显示出它的局限性,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从以上角度出发来探讨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

2. 韩礼德语言功能观的理论价值

在语言功能观上,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比勒认为语言有三种功能,即描述功能,表达功能和呼吁功能。雅各布森则主要认为语言是动态的功能的系统,“他认为,所有的交际行为,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由六个要素来组成,即说话者,受话者,语境,信息,接触手段和代码。交际行为的六个组成要素各有一个相对应的功能,分别是情感功能,意动功能,指称功能,诗歌功能,交际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而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则认为语言具有描写功能,社会功能和表达功能三种。

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他前期曾过对儿童语言的发展的进行过研究,并划分了语言的功能,共有工具功能、控制功能、启发功能、互动功能、个人功能、想象功能和信息功能七个功能。韩礼德在经过研究后把儿童语言的七种功能抽象概括为了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他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也借鉴了别人语言功能理论中的思想。对他影响较深的有马林诺夫斯基,比勒和弗斯等人。马林诺夫斯基经自己的调查发现,要想了解某种语言,必须与当地的语言情境相结合。而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就体现了他这一观点,即语言的意义要结合语言所具体使用的情境。对韩礼德影响最大的是英国的语言学家弗斯,他认为要根据言语背景即语境来寻求意义,他始终坚持在分析语言时不可以撇开意义。“他认为作为静态孤立的符号系统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看,语言是语境中的各种行动模式。”2

韩礼德所提出的三大元功能思想在语言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一切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中发挥作用或实施一定功能的语段都可以被看作是语篇。”3韩礼德认为语篇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同时发挥作用的产物,并在成人语言中体现出来。讲话者在讲述连贯的话语时,完成和别人的对话与交际,同时也反映出了所描述的客观世界与内心世界。这也区别于韩礼德之前所提出的儿童语言功能观。韩礼德的语言元功能观不仅吸取了前人的很多思想,也对后人研究语言学起着很大的作用。

3. 韩礼德语言功能观在实践中的应用

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大的价值,同时还有很高的实用性。他的语言学理论在如今的很多实践活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一些翻译实践活动等都能看到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的思想的影子。

1.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

我们可以把每次的学习内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语篇,运用三大元功能来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

学习外语时,往往要面对听说读写。这里将以听力为例来分析,学生对于听力的主要任务在于听懂语篇理解语义。若利用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首先从概念功能出发,这一功能会让学生了解内容中的时间,地点和相关人物。人际功能会让学生对语篇内容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关系有所了解,而语篇功能会让学生感受到词汇语法等怎么组合成一个连贯统一的句子。因此在学习外语时,要善于利用三大元功能帮助学生理解语篇的表达方式,表达意义甚至是相关的文化背景。

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还强调“语境”。他认为要理解某个语篇的意义,必须结合相关的语境。这一思想对当下的教学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被广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2. 在翻译中的应用

除了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会运用到韩礼德的语言功能思想,在翻译实践中有时也会用到这一思想。

选择不同的项目会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从而产生不同的语义,这些都潜存在作者的大脑中。因此,译者在面对一篇作品时,他面对的是作者在经过了层层选择后产生的结果。所以,译者的任务就是在阅读原文之后,把作者的选择用另一种语言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又要经过层层的选择,才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结果。但要将一种作品译为另一种语言时,只能做到基本对应,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对应。因为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甚至用词语法都是不同的。译者只能尽量去体会原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意义从而做出翻译。一般来说,在概念功能下,出现的人物地点和时间是比较好对应的,但是人际功能所依赖的是语气和情态功能来体现,这对译者的要求比较高。

4.韩礼德语言功能观的局限性

从表面来看,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的提出是循序渐进的,但也有一些学者指出了他在研究设计和在数据分析方面有些不足和在语言功能发展阶段之间的衔接上也存在问题。与此同时,儿童语言功能和三大元功能的的提出时的研究目的也是不同的,前者是为了研究语言的使用,是通过对儿童的语言使用观察情况得来的,后者是为了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是从语言内部的系统研究出发的,两者虽然都涉及到了“功能”二字,但在实际意义上却是有所出入的。而且韩礼德究竟如何把儿童语言功能观抽象为三大元功能,其本人也未做出具体详细的解释。

语言的使用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它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等。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语言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如果只注重其中一个方面,得出的理论成果必然是存在不足和漏洞的。韩礼德对语言功能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语义,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语段都被他看作是语篇,在语境中分析也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语义。这更多的是从社会性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的,但语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方便人们的社会交流,但也与人类的思想和认识密切相关。因此,只注重社会学的三大元功能思想肯定存在一些不足。

5.结论

韩礼德的三大元功能思想的提出受到了许多语言学家关于语言功能观的影响,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很大的理论价值。有人评价他的三大元功能思想不仅拓宽了弗斯原有的语言功能观,还提出了一个详尽的发展社会语言学视角的语言模型。

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除了具有理论价值以外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被运用于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实践中。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三大元功能就在逐步发挥着它们的作用。同时他的语言功能观还强调语境对于理解语义的重要性,因此在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时,就产生了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情境教学。除此之外,三大元功能还被应用于翻译活动中。不同的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作者的创作则是经过功能项目下的层层选择所得到的结果。

与此同时,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首先,他的三大元功能思想由儿童语言功能观演变而来,但其衔接过程并不清晰明了,在相关概念方面也有一定的模糊性。其二,他的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并没有与心理学很好的结合,理论框架上有所疏漏。总的来说,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给人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思考,提出它存在的问题也不是出于批评的角度,而是希望它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能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冯文敬. 韩礼德的纯理功能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No.233,493.

[2] 江淑娟, 戴卫平.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J]. 广西社会科学, 2006, No.11,159-162.

[3] 孙桐. 论韩礼德的语言功能观—儿童语言功能与三大元功能的衔接问题探析[D]. 外文出版社(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18.

[4] 田星. 论雅各布森的语言艺术功能观[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No.219,16-19.

[5] 袁晓红, 戴卫平. 韩礼德“语言功能”探略[J]. 广西社会科学, 2008, No.154,176-179.

[6] Firth, J.R. Linguistics and the Functional point of View[J]. English Studies, 1934,16(1-6):83-103.




1 江淑娟, 戴卫平.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J]. 广西社会科学, 2006, No.11,159-162.

2 Firth, J.R. Linguistics and the Functional point of View[J]. English Studies, 1934,16(1-6):83-103.

3 袁晓红, 戴卫平. 韩礼德“语言功能”探略[J]. 广西社会科学, 2008,No.154,176-17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