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7
/ 3

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刘钇汝 李华

西北师范大学 730070

内容摘要:中文电影,因其生动与直观的呈现方式,以及丰富的汉语文化信息承载量,被愈发频繁地应用在对外汉语课堂中。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中文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阐述,进而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提出选片要求和应用原则的基础上,借助片段截取、配套练习和课后巩固等具体策略,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达到优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帮助对外汉语教师更好地借助中文电影资源辅助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电影;应用策略


现今,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但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之下给学习者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如何让外国人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这都是对外汉语教学者目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2011年,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联合启动了“电影携手汉语,走向世界”全球主题系列活动。该项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表明了中文电影在汉语国际推广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克拉考尔指出:“一个国家的电影总比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更直接地反映出那个国家的精神面貌。” 中文电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可以全方位地展现当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变迁、民俗风情等,为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信息,给对外汉语教学引入新的素材和手段。

中文电影自身所兼具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拓宽了教学方法,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都具有可行性。对对外汉语教学者来说,若能深入发掘中文电影的深刻内涵,并将其正确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就可以为学习者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帮助学习者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中文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应策略。

  1. 中文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北京语言学院拍摄了第一部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影视素材——《中国话》,随后又出现了陕西师范大学王晓凌主编的汉语影像视听说教材 《看电影学汉语》和由史世庆教授编写的专用教材——《看电影说汉语》。自此以后,国内的教学研究者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文电影。曹莉敏(2011)在《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提出中文电影可以创造不同的情景供学习者学习;齐新(2018)在《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选用合适的电影作为教材的辅助工具,可以促进留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的感知。由此可见,把中文电影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手段,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中文电影的使用不规范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用中文电影为教学资源,组织汉语教学时,有一定的随意性,仅仅依靠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判断,忽略了自己选用的影片,语言是否符合规范,情节是否能被学习者接受,内容是否与对汉语教学相关。而且,在教师实际应用电影时,大多只会选择某一部完整的影片,作为单纯的电影欣赏课,而将电影直接用于教学的,缺少示例。

(二)公开出版的教材资源较少

现今,专门以中文电影为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相关教材,相较于其他的专业教材数量较少。目前只有王晓凌编著的对外汉语文化艺术系列教材《看电影,学汉语》和史世庆、陆健真编著的中高级视听说教材《看电影,说汉语》。由于可以参考的教材较少,对外汉语教师缺乏较为实用的教学资源。

(三)学习者关注点易偏移

很多学习者学习汉语时,接触的多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汉语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乏味。如果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中文电影资源引进汉语课堂中开展教学,不仅能调节枯燥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缓解学习者学习汉语时产生的焦虑心情,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学习者的注意力容易被电影内容所吸引。在通过电影学习汉语的时候,丰富有趣的电影内容会比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让学习者可能会出现关注点偏移的情况。

二、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选用要求及原则

将中文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的中文影片。如今中文电影数量与日俱增,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教学者只有在众多影片中找到适合学习者的,符合要求的中文电影才能真正地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另外,对外汉语教学所面对的学习者国籍、年龄和学习目的等个人情况不同,应用中文电影时也需要因人而异。

(一)中文电影的选片要求

1.规范的语言表达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一书中,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归根结底来说还是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 如果我们将中文电影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那么影片中的语言规范就是选片时最基本的要求。要选择以汉语普通话为主,发音清晰,语速适中的影片,避免选择掺杂太多方言和俗语的影片。与此同时,应该注意避免选择一些对白过于复杂的影片,即便其符合规范的汉语表达,但如果学习者无法理解意思,就会影响到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热情。

2.适宜的电影情节

教师在选片时,要考虑到所选的影片内容是否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相匹配,不要选择像《唐山大地震》《二十二》这种情节较为压抑的影片。而且,在选择中文电影时,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问题,不同的人受到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交际规约等方面的影响。这时就需要遵守各国之间文化尊重原则,在保持本国的文化特性的同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例如电影《十二生肖》中,曾出现了对于俄罗斯人不好的言论,因此需要去避免此类影片的播放。

3.丰富的文化意蕴

舒曼(J.Schumann)曾提出文化适应假说,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了对该目的语的掌握程度,所以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结合才符合语言教学的本质。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是一门语言教学,但是,文化对于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在众多中文电影里不仅仅包含了中华特色的文化内涵,而且在拍摄过程中涵盖到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景观对文化传播也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想把中文电影与对外汉语教学联系起来,在选取影片的过程中,文化意蕴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像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民间艺术、十二生肖均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引起学习者浓厚的兴趣。如电影《卧虎藏龙》中,通过大量的功夫动作的拍摄,着重表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让学习者直观的体会中国功夫。

(二)中文电影的应用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 要据不同技能教学的侧重点,选择具有针对性教学功能的电影,如可以选择较为生活化的影视片段,使得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应用于日常交际,让中文电影的使用对于学习者学习汉语有实实在在的用处。如在听力教学时,可以选择故事背景是三个中国人学英语和留洋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它既有较为标准的语音和适当的语速,其中在台词中也包含“对不起”、“是否方便”、“不好意思”等礼貌用语,在情节方面与汉语学习者的所处状况较为接近,在与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心理产生共鸣的同时锻炼了学习者的日常交际能力。

2.趣味性原则

中文电影的趣味性是教师运用电影资源时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对学习者来说语言学习过程相对乏味,想要调节枯燥的学习氛围,让相对无聊的语言学习变得相对愉悦和轻松。在满足选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用具有有趣情节和幽默语言的影片。如开心麻花旗下的影片《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去找马冬梅,询问大爷她是否在家的经典片段。夏洛:“大爷,马冬梅在家吗?”大爷:“马冬什么?”夏洛:“马冬梅”大爷:“什么冬梅?”夏洛:“马冬梅”大爷:“马什么梅?”夏洛:“大爷您还是歇着吧!”在语言上十分幽默,情节较为诙谐,且有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节,是比较适合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

这里,还要考虑到的由于学习者个人情况不同,对电影理解会存在一定差异性,同样,我们中国人觉得有趣的内容,外国学习者是否觉得好笑,是否能理解?就是在应用电影时该考虑的问题。

3.合理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师在使用中文电影时,必须要考虑到电影题材、内容的合理性,这里所说的合理性不仅是指可用于教学的内容的合理性,还包括时长的合理性,太长或太短的电影均不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这里还需要注意到的是电影内容涉及的广度和深度的合理性。美国的心理学家克拉申曾提出过“i+1”模式。“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1”代表学习者目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的差距。克拉申认为语言信息的有效输入只能够是大于“i” 小于“i+1”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应用电影,对学习者来说要比目前的知识状态高一些,尽可能满足深度合理、广度合理、时长合理的应用要求。

4.科学性原则

汉语学习者在认知方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对外汉语教师在应用辅助教学的中文电影,必须遵循由浅入深这一螺旋形上升的认识特征。 由于国内市场中流通的电影类型众多,汉语教师对于中文电影的语言内容和文化内涵的难易程度就进行分类,可以以《国际汉语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去应用中文电影。如对于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来说,起初需要使用一些语法简单,词汇量小,内容相对好理解的中文影片,然后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跟进,以及学习者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循序渐进地加大影片的难度,使中文电影应用呈现出一种阶梯型的顺序,以此来达到层层递进的教学要求。

三、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要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就需要汉语教师积极投入到对教学手段的研究中去,将中文电影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将之前的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一些具体的应用策略,来优化教学手段。

(一)截取片段,进行情境教学

多数中文电影的时长是100分钟左右,而一节课的时间约是40—50分钟,如果选择在课堂上播放整部影片,不仅比较耗费时间,有时还会影响教学进度,对于学习者来说,长时间的观影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筛选出的中文电影中,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截取出影片中可用的片段,以此为学习者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引起学习者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习者提高其理解能力。例如,可以在汉语阅读课中,引用一些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让学习者先通过看影片了解影片的背景,然后截取出影片中较为经典的片段的台词作为阅读的材料,结合相关作品的文本,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二)设计配套练习,加深学生记忆

课堂观看对学习者来说是基础,而课后练习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对观看后的学习内容强化记忆的过程。教学者需要设计相应的观后练习,以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教学者可以将电影中的台词、内容,作为设计配套练习的依据,根据选用电影的教学侧重点,设计出分角色配音、句子跟读、台词听写、电影内容复述等练习活动,以此来调动学习者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三)借助短视频平台,进行课后巩固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短视频软件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绝大多数人通过智能手机等媒介去了解动态消息。蒋荣认为,“社会环境不仅仅被认为是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来源,而且也是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 而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需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新兴的短视频平台相结合,让学习者在闲暇之余,可以利用Youtube、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反馈汉语学习成果。例如,以抖音为例,学习者在课后可选取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的影片,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翻译、配音,根据自己对所观看电影中相关汉语知识的理解进行再创造。让学习者在自己动手拍摄、录音的同时,巩固内化所学习到的汉语知识。

四、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文电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可以为学习者营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也可以让学习者能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以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入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汇总,发现中文电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中文电影使用不规范、公开出版的教材资源较少以及应用时学习者关注点易偏移等问题。由这些情况可知,中文电影还未能较好地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中文电影,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选用中文影片时的原则和规范,提出了语言规范、情节适宜、文化内涵丰富的选片要求,并正确选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实用性、趣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应用原则。依据选用标准,阐述了了片段截取、观后练习以及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课后巩固的应用策略。希望通过明确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的选取和运用,来解决现阶段中文电影应用时存在的问题,以此让对外汉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1]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 史世庆,陆健真.看电影说汉语[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晓凌. 看电影学汉语[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二、期刊类

[1] 曹莉敏. 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电影文学, 2011(15):64-65.

[2] 刘颖. 影视欣赏与对外汉语教学[J]. 电影评介,2015(1):85-86.

[3] 刘颖. 中文电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电影评介,2015(3):87-88.

[4] 王悦欣.中文影视资源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