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急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7
/ 2

如何《急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周娅 刘燕 钱晓琼 常娇娇 邹璇 庞娟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650000

摘要:目前我国各大医院临床护士在工作当中由于缺乏人文关怀精神,导致患者对护士护理整体工作的满意程度仍然不够,沪深整体的人文关怀程度较低,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当中,要深入贯彻人文精神的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的精神与内容渗透到急救护理学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护理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

课题类别:昆明卫生职业学院资助项目“心肺复苏技能工作室”

项目编号:KW-2019-JNGZS-01

关键词: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人文关怀

前言:急救护理学主要是一门在病人突发危险情况时,以抢救的方式挽救病人生命,促进病人及时康复,减少伤残率的一门学科,这是以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作为主要任务的学科,因此在学习和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深刻贯彻人文关怀精神。我国临床护士在工作当中正是由于缺乏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导致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满意程度较低,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除了要强调抢救病人的专业性和时间上的紧迫性外,更不能忽视学生对于人文素质的培养。护理学其实就是一门以人文作为基础的学科,因为护理学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病人,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医学模式管理下,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实践将科学的护理服务与人文关怀进行融合的一项工作。因此在新时期下对于护士的综合素质就有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护理教育方式上,需要进行改革,将急救护理学教育的目的从培养护理生掌握,精湛的专业就是技术转移到注重人文关怀,提高人文关怀的素养与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和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急救工作当中护理生要通过人文关怀的方式给予更高的护理质量,因此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当中,融入人文教育精神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理人文教育的任务

护理工作的主要特征是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在护理过程当中要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精神与文化等多个方面达到一定程度的关怀,才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速度,因此在护理过程当中服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在新时期下护理医学的模式主要是生物心理社会相融合的形式,在护理实践过程当中,护士要通过一定的人文关怀对病患的生命与健康、人格、尊严、心理等进行一定的照顾与关爱。因此护理人文教育就需要针对护理学的特征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充分的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与精神等多方面的情况,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内化为护理学生内在的品格,进一步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不仅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通过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自我的心理素质与人文关怀能力,从而使更多的医学生能够胜任现代化的医学护理工作。

2人文精神在急救护理学中的体现

急救护理学作为急症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讲授急救医疗的任务技术以及组织管理,其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急救,急诊科救治和重症监护等三大部分。在急救过程当中具有时间紧随机性强和病情复杂等情况,尤其是急救过程中,往往在一些环境和条件较差的地方,因此对于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会比较高,急救人员不仅要承担抢救病人的工作,还需要进行现场秩序的维护、疏散群众、并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因此急救人员不仅需要有专业的急救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急诊科的人员布局主要是遵循简单安全与快捷的三大原则,因此在现场抢救过程当中一定要保证先救命、后治病先救重、后置青先救急、后滞缓的原则,护送患者的过程中也要遵循救急就近的原则,并且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意愿是度的把握救治的地点,并且严格的遵循急救护送过程中的护理程序。在急救过程当中要充分渗透,关爱患者生命和无私真诚的人文关怀,实事求是并尊重病人对自己病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隐私权。在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过程当中也要注重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家属和患者双方进行深刻的沟通交流,通过耐心细心与周到的服务,体现护士的专业人文素养。

3人文教育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渗透

急救护理学的特点就是护理人因此面对人这个服务对象,就需要充分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深入的贯彻人文精神,唤醒学生对人文关怀的重视度,在教学活动当中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实践当中逐渐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

首先可以将人文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考核项目当中,增设人文考核目标,在课堂当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情绪,深刻地理解自身的使命与责任,在救治病患的过程中,以生命至上作为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养成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强大心理素质,并在实践过程当中注重让学生在团队的合作中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在考核项目当中加入人文考核的内容从客观上让学生对护理过程当中的人文关怀提高重视程度,在课堂中让学生扮演拨打120急救电话的人员与接听工作人员,通过双方的扮演进行病人伤情地点,时间人物等要素的汇报,接线员则要注重在电话当中对报警人进行注意事项的提出和急救指导,在沟通过程当中也要贯穿和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

其次就是要将教学模式与方法设置多样的形式,因为在急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学到许多发生在身边的实际案例,甚至是不少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中暑,中毒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情况,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很容易与案例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教学方法设置的灵活多变一些,比如可以采用角色转化的方式让小组内进行情景的还原与模拟,然后让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知识的补充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质。在演练过程当中扮演病患和病患家属的人员,可以更多地体现出着急慌乱的现象,而扮演医护工作人员的学生则需要在此过程当中冷静的鱼病患和家属交流,并给予一定的心理指导。让学生在实际情景扮演过程中学会与他人沟通,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

结论:综上所述,现代化的医学环境下,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只是需要医生和护士在急救过程当中可以采用专业的救护知识对病人进行抢救,还需要再送一盒治疗的过程当中,对病患和家属进行心理压力上的疏通,及时观察他人的情感态度变化,从身体和心理上对病人进行照顾与关爱。因此为了更好的让护理系的学生通过临床的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人文关怀精神,可以在护理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增加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环源模仿真实教学案例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促进我国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效率,挽救病人的生命并促进病人的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许虹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0.90

2.王丽军张艳国内护士人文关怀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2)130-132.

3.郭慧芳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