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信号发生器》课堂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序列信号发生器》课堂教学设计

崔婧娜 窦 磊 赵 玲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试验训练基地 陕西西安 710106


摘要:数字电路作为理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理论、枯燥。本文对“序列信号发生器”一堂课进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序列信号发生器;加密通信;任务驱动

  1. 教学起点分析

本次课选自《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它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类属专业基础课程,是衔接基础和专业之间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内容在介绍有关数字系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数字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同时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工程性等特点。

本次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将时序逻辑的理论问题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加强了与后续专业课的联系。

  1. 教学方案

2.1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序列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3)素质目标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2.2方法策略

课程主要采用TOT式的方法策略,T指的是将课程内容按模块,运用任务驱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O指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第二个T指的是理实融合的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还采用了以下具体的教学手段:任务驱动法、对比讲解和虚拟仿真,同时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2.3具体实施

按照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任务求解-应用扩展-巩固小结的思路构建课程内容。

(1)创设情境:今年六月,某基地组织一场军事演习,当通过电台传送消息时,如果信息不加密,就有可能受到敌方的窃听甚至干扰。想办法采取措施给信息上一把锁,则可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可靠性。

所谓信息加密的过程,实际就是将原文序列与密钥序列运算,即可得到密文序列。那如何产生满足要求的密钥序列,就是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2)探究新知:理论讲授序列信号发生器的定义、分类,强调移存型序列信号发生器以移位寄存器作为主要存储部件。[1]

电路构成的大致思路是:由移位寄存器构成计数器,根据序列信号的长度确定计数器的模,若序列信号长度为M,则计数器模也为M。接下来,观察各状态的移位特性,确定组合逻辑电路的部分。最后确定序列信号输出端。

(3)任务求解:接下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假设我方电台发送消息的密钥序列为111100010011010,如何设计符合要求的序列信号发生器呢?

①确定移位寄存器的位数n,满足条件:序列长度M≤2n;②状态划分,画出状态图、列出状态表;③根据移位特性,写出最低位输入表达式,④完成电路连接。可分别采用D触发器和74LS194分别来实现,对比归纳各自优缺点,并用仿真演示。这样就完成了加密通信中密钥序列的电路设计。

(4)应用扩展:类似于上述我们列举的实例,若序列信号长度满足M=2n-1,把这样的序列称为最长线性序列,又叫做m序列,加密通信中m序列是常用的密钥序列。而在工程应用当中,移位寄存器可模拟工业设备动态运行中的输入激励,所以m序列发生器是一种反馈移位型结构电路[2] ,电路由n级移位寄存器和异或门反馈网络组成。通过刚才的分析,要用n级移位寄存器来产生m序列,关键在于选择哪几级移位寄存器作为反馈,经过推导计算,最长线性序列反馈函数表格给出了产生m序列,参与反馈的触发器的号码,今后可以直接查表得到,非常方便。

移位寄存器结构简单,运行速度快,实用的密钥流产生器大多基于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理论也成了现代流密码体制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实际当中希望加密模型越安全越好,那对序列信号有怎样的要求呢?是不是长度越长,也就是循环周期越长越好呢?实际当中,一般要求密钥序列长度大于1050,所以要进行实际密钥序列的设计,则要将理论问题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巩固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序列信号发生器展开,在是什么的层面,介绍了电路的定义和分类;在为什么的层面,介绍了电路的结构,重点分析电路的设计过程,通过分立触发器构成了解电路工作原理,集成芯片构成侧重于实际应用,最后在怎么用的层面,将序列信号发生器与加密通信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工程实践中,除此以外,序列信号还广泛应用在数字网络、移动通信、导航雷达等领域,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

最后,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a.刚才序列信号状态划分时,并未出现重复状态,若出现同一状态的下一状态存在两种不同的转移情况,设计过程应如何解决?

b.循环状态中很明显缺少全0态,并且代入反馈组合电路,0000并不能进入有效循环,也就是电路无法实现自启动,如何改进呢?

3.结语

结合日常上课经验,本文提供了一种相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设计思路,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在今后准备其他课次时,可以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教学设计上环环紧扣,寻找理论知识的落脚点,从而抓住学生的眼球。

参考文献:

[1] 王毓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 刘恒,一种m序列信号产生实验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0,18(0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