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4

乡村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欧阳芳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信息素养已成为乡村公费师范生提升其信息化执教能力、教学研究、持续发展、终生学习能力的基础素养。师范生信息素养构成维度有信息素养与检索知识、教学信息素养知识与能力、信息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干扰测试、信息道德等。在对乡村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环境创设、利用活动竞赛、构建测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乡村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乡村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一、引言

乡村教师作为乡土人才的重要组成,是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倍受到国家重视。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1]中进一步提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完善“国培计划”,深入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健全乡村教师发展体系等。意见中特别强调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时,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中明确指出: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可见,信息素养培养也已成为乡村公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

二、信息素养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它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最早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的是1974年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美国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现在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关于信息素养的观点是: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即对信息有敏锐的意识,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评价和正确信息,以及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信息。对于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与科研的每一环节中。

三、乡村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为了摸清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以我校参与调查的17级至20级乡村公费师范生学生为例,分别从信息素养概念与检索知识、教学信息素养知识、教学信息能力、信息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信息干扰测试、信息道德七个大项。在这七个大项中,又分别选取26个考察点进行参考,具体如图2所示。

61712e85adff4_html_f6b7af1dd142cf9a.png

本次参与调查的乡村免费师范生共1730名,调查详情如下:

  1. 信息素养与检索知识

(1)特别熟悉信息素养的概念占比12.95%,不熟悉的达到50.74%,这说明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但一半以上对信息素养的概念比较模糊。(2)在信息检索策略方面,只有45.91%的学生一般会制订或选择检索策略,表明师范生在制定信息检索策略方面有待加强。(3)在信息评估方面,有78.07%的学生基本能对搜集到信息的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进行评估,说明师范生有一定的评估能力。(4)在对新技术如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了解的学生只有21.88%,表明师范生在新技术了解方面比较薄弱。

  1. 教学信息素养知识

(1)会准确表达教学信息需求占19.55%,会一点的占76.76%,表明师范生教学信息需求准确表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2)能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占14.89%,理解一点的占80.11%,表明教育信息化能力较弱。(3)在教学信息搜索调查中,能够通过图书馆、网络搜索引擎等方式检索教与学所需信息的学生不到50%,说明教学信息搜索能力较弱。(4)能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实践的学生达到80%以上,说明师范生信息技术呈现方面较强。(5)在常用教学设备使用方面,超过90%的学生基本能简单使用这些设备,与学校信息化的硬件建设现状呈正相关。

  1. 教学信息能力

(1)计算机软件课程学习中,82.8%的师范生仅选择办公软件,对图像处理、视频编辑、微课制作等学习过的人数不到20%,表明师范生信息技术知识了解比较单一。(2)在教学素材的获取与编辑方面,比较会的占25.8%,完全不会有10.06%,只会一点的占据绝大多数,说明学生在教学素材的获取与编辑能力方面较弱。(3)在进行学习平台使用情况调查时,86%的师范生都使用过学习通,其它平台人数非常少,说明学生在其它优质学习平台中有选择性进行学习的积极性有待增强。

  1. 信息创新能力方面

通过“我能找出日常用品中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某一思路行不通时, 我能迅速改变思维的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办法”、“我能对大众流行的观点提出质疑”等五个问题来考察师范生的敏锐观察判断能力、知识重组能力、思维转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与观点质疑能力,75%以上的学生都表示符合,说明学生的信息创新能力较强。

  1. 批判性思维能力

(1)通过“我害怕在课堂上提问”考察师范生在课堂具体表现时,非常符合的有10%,选择符合的有61.76%。对于“处理复杂的问题时,我感到惊惶失措”问题,选择符合的有61.7%,非常符合的有8.24%。在“我们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绝大部分问题”的回答,选择符合的有67.56%,非常符合的有6.82%。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见师范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方式比较欠缺,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加强,但学生对习面对挑战的能力占比75,说明学生敢于面对挑战。

  1. 信息干扰测试方面

(1)通过“你在网络检索与学习任务相关的信息过程中,会被一个又一个链接等各类信息内容所吸引,忘记搜索初衷,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吗?”问题的调查,选择符合的达到67.5%,说明在网络面前谨记学习初衷的师范生占比较少。(2)在网络成瘾现象的调查中,沉迷网络游戏的有66.88%、电子书刊的有48.58%、影视等视频的有53.92%、微信、QQ等聊天有46.02%、选择购物的有36.19%,这些数据表明网络容易让人上瘾,师范生的抗信息干扰能力不强。

  1. 信息道德方面

(1)通过“在运用所搜集到的信息过程中,你能做到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合法利用不剽窃别人的信息吗?”、“会在引用他人版权信息(如图片,引文,音频、视频等)时标明出处吗?”这两个问题回答选择不会的占到65%以上。在回答“你会未经许可查看他人文件吗?”、“你会传播不健康信息吗?”这两个问题时,选择不会的达到80%以上,说明学生有较强的信息伦理知识与意识。(2)通过“发布信息和利用信息时,你会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吗?”、“你了解信息使用的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信息安全常识,能自觉维护他人及自身信息隐私和安全吗?“这两个问题来,说明学生的信息安全常识较强。

  1. 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针对前面乡村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调查结果与教师教育专业特色,从课程设置、环境创设、课赛融通、测评体系构建四大方面,特提出如图 2所示的“乡村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61712e85adff4_html_8e0908134ef22346.png

图 2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

乡村公费师范生五年在校培养期间,分段开设信息素养相关课程是提升信息素养的根本保障。师范生不仅要求具备通常的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还需要具备教学相关的信息能力。我校为了全面提升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在保证校内教学总课时、学分不减少情况下,调整有关课程开设的时间,增加学生方向选修课程,多种形式的课程分年级开设与选修。

(1)通识核心课

通识核心课主要课程是《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开设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之前。《信息技术》课程严格落实“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 年版)[3]”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了解新技术、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旨在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环境与常用教学设备使用,有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加强素材的获取与编辑能力,并能做出有专业特色的多媒体课件。该课程是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必不可少的通识核心课,并严格按照新课标创建了适合师范生学情的在线精品课程,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入拓展学习的要求。

(2)选修课

选修课又分为专业选修课与通识选修课。在专业选修课中,主要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学》、《教育研究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相关课程。从信息意识到信息检索、从教育方法到科研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从课件制作到微课设计等,全面加强师范生信息意识培养,提升信息化教学与应用能力,积极贯彻信息道德与安全意识。在通识选修课中,主要开设了《组装与维修》、《少儿编程》、《信息素养》、《课件制作》等相关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通过创设真实的信息化教学场景,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拓展师范生信息能力的实战水平。

(3)MOOC课程推送

鉴于学生课程较多,学习时间有限,再加上MOOC课程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打破时空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学习常态。针对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MOOC,推荐给学生自主学习。如中国大学MOOC 中周建芳老师的《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课程,让你遇到问题,能够想到基于信息解决问题;黄如花老师的《信息检索》从实际操作出发,讲授如何精准、快捷地获取资源,使你能够从容面对信息爆炸的挑战。这样的优质资源,各种平台上有很多,而且大多是供学生免费学习,方便而又高效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

2.加强环境创设

信息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信息化环境的创设,具体可从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与学模式两个方面着手创设。

(1)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体现在硬件配置方面,加强智慧校园网络建设,这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针对师范生的学习与实践需要,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与智慧教室,也逐渐必不可少。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建立多方位校际合作,构建全社会网络等措施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

(2)信息化教与学模式

教师信息化教学常态化

在教学时,教师能选择最新的立体化教材,展现出强烈的信息意识,加强对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的引导,提出一些抗信息干扰的妙招,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4]等多种授课形式,使用先进的学习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进行教与学的跟踪与督导……学生在这样的信息化教学常态化的学习环境中,耳濡目染,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实现硬件建设与信息能力提升的正相关。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学生自主学习,绝大多数时候是借助网络与各种新型媒体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搜索优质学习资源,查找最佳学习途径,进入一些专业学习社群等。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鉴别、转化并加以评价,进而创造出有用的新信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这一过程,其实也是提升信息素养的绝佳机会。因为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能否查到优质学习资源,节约学习成本,提高学习效率与提升学习体验。因此,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提升信息素养水平的关键路径。

3.实现课赛融通

适合师范生的参加的竞赛有很多,主要有师范生技能大赛、信息素养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同时还可通过分享与交流活动、实习实践活动提升信息素养水平。通过这些活动与竞赛,任课教师如果能将大赛培训内容及实践指导与专业课程内容互相融合贯通,实现“以赛促学,课赛融通”的目的,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师范生职业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参赛竞争力,也能全面提升信息综合素养能力与信息创新能力。

(61712e85adff4_html_42d98dc33696e442.jpg 1)师范生技能大赛

61712e85adff4_html_bf02b996510bb9c1.gif

图3 TPACK理论

根据师范生技能大赛的要求,它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对专业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及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以使用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理论来很好的诠释。根据图 3所示的TPACK理论与竞赛要求,需要学科内容、教学与技术知识三者巧妙融合,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理论”及方法。教师在教学法(论)、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比赛对师范生的要求,全面

剖析这三大类知识及其三者间的关系,并应用具体的案例讲解如何有效整合,让学生具备参赛要求所需技能,同时,学生经过师范生技能大赛的历练,从学科内容知识的整合,至教学法的选择,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呈现,都离不开信息素养的支撑,这必将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达到了课赛融通的目的。

(2)信息素养大赛

自2019年全国信息素养大赛开赛以来,引起了各个高职院校极大的关注。因为每个专业均需要很强的信息素养能力,所以其不受专业限制,参赛人数在校级比赛中比例最高,且从2019年的网络竞赛到2020年的现场赛,竞赛内容不仅涉及到信息素养的知识,还考察学生对信息的综合检索策略制定、信息检索、信息比较、鉴别、 评价以及现场呈现与答辩,极大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教学的研究与融合,让各专业都开始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学习。同时,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了信息素养系列课程的建设,创新教学改革,实现课赛融合。

(3)举行各种分享交流活动

信息分享,不仅可以打开脑洞,更是提升信息能力的好机会。分享活动可以出现在信息素养课堂上,也可以出现在课堂外。利用各种社团,读书交流会,图书馆定期分享会等来开展与实施。分享主题可以由负责人事先收集并确定。如图片搜索技巧与处理技巧,音视频快速录制与编辑方法,动画设计展,网络搜搜搜,信息检索与文献传递等各种信息技术通识技巧与专业特色的活动相结合,共同体验与分享。

(4)实习实践

师范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一般分为见习,实习与顶岗实习。在见习时,通过观摩见习学校的优秀教师教学及优秀教学案例,深入学习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灵活运用;在实习时,充分利用已具备的信息知识与技能,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微课(音频)录制→试讲等环节,通过探讨、分享、交流与实际教学活动,促进教学信息技能的应用与提升。通过顶岗实习,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实践教学中,巩固与提升信息素养水平,拓展师范生终身学习能力。

4.构建信息化测评标准

在国际上,已经有较为系统、成熟、规范的信息素养标准和指标体系,而我国尚无权威部门制定信息素养标准[5],评价指标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性特点,专门针对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亟需建立,因为未来教师群体必将信息素养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融入到不同的课程中。而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其测评标准还应有所差异。所以由国家权威部门引领,结合教育,图书馆等部门共同合作,搭建信息素养研究平台,构建信息素养框架,速成体系,已经势在必行。师范类学校也要根据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研究课程如何科学、合理地开设,辅助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构建适合师范生信息化测评标准,并进行周期性测评工作,促进信息素养的快速推进与落地生根。

五、总结与展望

乡村公费师范生在实际工作的环境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教学环境的挑战,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转变学生以及家长的学习理念,提升执教能力,辅助乡村振兴等方面更加离不开强大的信息素养能力,所以“三全二高一大”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必须在其大学阶段得以充分落实,提高信息化执教能力与信息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2021-02-23 .

[2] 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

[3] 教职成厅函〔2021〕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4/10/content_5598801.htm

[4] 汪晓东.翻转课堂的前世今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18-19.

[5] 张倩苇,谭健豪,杨春霞.大学生学术导向的信息素养现状研究:以广东为例[J].教育导刊,2020(05):18-25.

作者简介:欧阳芳(1975-),(汉族),湖南常德,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社科联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常德乡村公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编号:CSP21YC70)的研究成果。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