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亲子班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早教亲子班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策略

鲍依娜

北京市大兴区第九幼儿园 102600

摘要:早教亲子班活动对家长与幼儿关系的影响较为突出,并且这种影响会深入到亲子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举止中,为幼儿的成长以及家庭关系的和谐进步创造有利条件。在开展此类亲子活动时,教师应积极观察幼儿即家长的行为状态,分析和总结实际的早教问题,进而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本文在分析了早教亲子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行为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早教;亲子班活动;教师教学;指导方法

引言

早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会十分复杂,其主要的实践基础在于提升早教亲子活动行为的适应性,可以为家长学习早教知识提供良好的活动平台。此间,通过教师的分析和指导,可以明确家长在参与此类亲自活动时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此类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给予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于早教亲子活动的认识可能相对浅显,对其中的一些行为也存在意识上的认知问题。为此,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办法改变家长的早教关键,进而以此为基础,丰富家长的早教方法。

一、早教亲子班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可改变家长对于早教亲子活动功能的认知

很多家长在参与早教亲子活动时,往往并不能正确地理解此类亲子活动的主要功能,这种早教亲子活动与普通类型的幼儿教育活动存在明显的区别。早教亲子活动的主体并非只有幼儿,同时也包括家长,家长与幼儿在这种早教活动中需要相互配合,完成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从而形成行为意识层面的联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早教活动中幼儿与家长之间存在的问题,并借助此类问题,从亲子活动功能的层面表达实际的活动目的,引导幼儿家长在活动中表现出正确的行为,适应早教亲子活动的具体要求。从此角度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早教亲子活动的秩序性将会更加突出,家长参与此类活动的目的性和方向感也会更强。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确实际的行为目的,进而可将此目的与早教亲子活动的行为要求联系起来,更好地参加早教亲子班活动。

(二)可为家长提供更为丰富且有效的早教方法

早教方法分为一般类型的早教方法和个性化的早教建议。一般类型的早教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绝大多数家长在应用此种方法时,均可获得较好的早教结果,并且这种早教亲子班活动方式可以适应绝大多数的早教亲子问题,实现基础性的早教亲子指导。但是幼儿的情况往往存在差异,如果这种差异十分明显,不能适应一般类型的早教方法,则此时,就需要教师为家长提供指导意见,指导其使用一些特殊的早教方法,改善亲子关系,提升早教质量。总体而言,早教亲子班活动需要具有清晰的教育教学流程,而在这个流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需要积极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明确家长在参与早教亲子活动时存在的问题。以此问题为基础,教师需要不断改善早教亲子班活动的开展办法,逐渐适应不同情况家长的实际需求,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早教亲子班活动的质量。

二、早教亲子班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方法分析

(一)开展课前家长会,宣传早教亲子班活动基础知识

开展课前家长会是必要步骤,此步骤是后续早教亲子班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同时也可为家长提供与早教亲子班活动相关的知识内容。在开展课前家长会时,教师需要为家长讲解与早教亲子班活动相关的知识,此类知识可以是一些实践教学的经验,也可以是一些与早教相关的理论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开展课前家长会的目的是引导家长重视早教亲子班活动,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早教亲子班活动。此间,教师首先应借助与早教亲子班活动相关的经验,为家长讲解在早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类问题往往与家长的焦虑状态相关。借助此类问题,教师可引导家长明确早教亲子班活动的主要目的,并从教育教学流程的角度引导家长明确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这样才能与幼儿之间形成有效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早教亲子班活动的基础。实际上,早教亲子班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虽然简单,但是家长往往并不会对早教亲子形成具体的认识,而在这种家长会的帮助下,家长对早教亲子班活动的认识将会更加清晰,实际的活动效果也可得到较好的改善。

(二)注重语言提示和行为示范,细化教育指导流程

在早教亲子班活动中,教师应为家长提供详细的语言提示和行为示范,这种语言提示或者行为示范的过程需要符合家长的认知水平,更要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首先,教师在活动中,可以讲解一些提示性的语言,借助此类语言,引导家长表现出不同的教育行为,并将这种行为与幼儿联系起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与家长之间形成了有效的行为互动,并且家长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具体的行为影响,这有利于家长明确幼儿的行为特点;其次,为了纠正早教亲子班活动的行为表现方式,教师应在活动中增加示范动作的数量,为家长展示不同的亲子行为。此间,教师需要观察家长和幼儿的行为反应,一些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缺少耐心,从而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一定的局促不安状态。此时,教师需要指导家长仔细观察示范动作,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预定动作,进而逐渐落实动作细节,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另外,从细化教育流程的角度分析,教育流程的细化也是早教亲子行为的细化,此类行为往往具备加强的细节性,也正是由于此类细节,家长与幼儿之间的行为才能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两者的关系也会在这种活动中更进一步。

(三)合理应用介入指导方法,拓展早教亲子活动范围

介入类型的早教办法多为个性化教育办法,此时,早教的指导性会更强,但面对的问题难度往往也相对高一些。实际上,在大多数的早教行为中,幼儿本身并不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反应,但家长往往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换言之,家长的体会和实际的行为状态会影响早教亲子班活动的正常秩序,更会影响早教亲子活动的实际质量。为此,首先,教师在发现了个性化的早教亲子问题时,应及时地介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此时,教师一方面需要为家长做出正确的示范行为,另一方面,应从知识理论的层面家长对此类行为的认知,进而可从行为原因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因素,这样即可快速定位早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解决;其次,介入教育指导的范围可以拓展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体会和学习具体的亲子行为,并以理论实践为基础形式,注意积累早教经验。如果在家庭教育中依旧存在问题,则需要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后续的早教亲子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指导,从而完善早教亲子班的活动内容。

三、结束语

总之,早教亲子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家长的实际需求,具体的行为表现也应符合家长的实际期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分析和观察亲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细化语言提示内容,明确行为示范指导方向,并且针对家长的个性化问题,可以开展个性化的接入指导活动,这样,才能提升早教亲子班活动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嘉慧.对亲子园早教活动家长参与度的分析[J].儿童与健康,2021(02):71-73.

[2]岳训涛,王玉.早教机构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实施现状与创新研究——以A早教中心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5+9.

[3]吴敏.私立早教机构家长参与亲子教育活动的现状及反思[J].家教世界,2018(15):19-20.

[4]何海英.“0~3”行动彩虹约定——金港BABY早教亲子园活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