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三位一体” 携手合力育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凝聚“三位一体” 携手合力育人

冼燕红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黄塘中心小学 广东河源 517469)


摘要:众所周知,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两大主题。我们必须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相互合作、补充,形成合力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和实现学校智育的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要密切联系家庭德育,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 争取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德育工作。


关键词:“三位一体”;德育教育;合力育人


一、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与建议

人的一生必定要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当前的德育现状是大多数中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只是接受了学校教育,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却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也是最理想的教育,那怎么做才能凝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呢?

()家庭教育观念亟待转变与突破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德育发展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而他们只需给孩子提供满足好衣食住行即可。他们对孩子德育要求的底限仅仅是不做坏事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对孩子的人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他们并不知道父母其实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他们忽视了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社会德育资源的挖掘与开发

目前家庭和学校教育联系还是较紧密的,但是社区、社会团体在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却存在巨大的空缺。社会团体很少主动参与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没有发动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宣传活动。所以,社会德育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是非常急需的。

(三)家校联系网络的建立与完善

学生在校学习能否顺利继续深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愿望。可是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波动较大,学习目的也不够明确,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逃学、厌学等现象时有出现,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学习和表现情况,这些家长们是比较难知道的。如果单靠学校教育,脱离家庭教育,那是一种错误的办法。学校与家长应当构建共同教育的桥梁,商讨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家校联系网络,及时掌握学生动向,构建共同教育的桥梁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学校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落实到位,为特殊学生建档立案,具体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

二、携手合力育人的方法与措施

()转变家长观念,以身作则

家庭不单是孩子生活的寄宿地,也是德育发展的重要环境。记得公益广告里的一句话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广告里的孩子会主动给妈妈端洗脚水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妈妈给奶奶端洗脚水,这就是父母以身作则的力量,良好的家庭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相反,不良的家庭德育氛围也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家长要转变观念、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言行教育孩子,配合好学校的德育教育。

()创造良好的社会德育氛围

社区里的主要机构是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和社区医院,这三个部门对中小学生的德育是可以发挥很大作用的。社区居委会可以在孩子们生活、玩耍的社区内设置各种德育标语、宣传画报和宣传动画片,举办敬老、互助等德育活动,把德育从社会角度让孩子们知道良好的品德作用。派出所则可以更多的从反面教育孩子不良品德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警示孩子们,让孩子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为而哪些事是不可为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医院可以在社区广场或是入户宣传卫生、心理健康等知识,举办心理健康进校园宣讲活动等让孩子了解一些心理健康常识,培养孩子不仅有健康的身体也有健康的心理。通过创造良好的社会德育氛围,让孩子全方位感受到社会对德育的重视。

()智育德育并重,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是中小学生德育最重要的阵地,学校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德育工作。学校德育最主要的方式是主题班会课、第二课堂、地方课堂和道德讲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任务重压力大、教师身兼多职无暇顾及、时间不足等原因,往往可能会出现德育教育的小漏洞。这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还可以寻求其他帮助,尝试以下方法:

1.紧密家校合作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目的是最一致的,都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因此两者更加应该合作起来。合作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建立家长学校、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建立家长志愿者制度、建立家长开放日等。这些所有的活动,使得家校德育联系更加紧密、和孩子也更加亲近,这样的家校德育也更让孩子接受。

2.加强校警合作

学校与辖区派出所的德育合作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建立警察学校和法制副校长制度。学校可以联系辖区派出所定期到学校宣讲各种法制知识,特别是防校园欺凌、紧急自卫、预防违法犯罪等知识,让孩子从小有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学校可以聘请街道司法所、辖区民警、法律顾问等工作人员作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让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宣讲各种国防知识、法律行为规范等,学生也可以咨询自己关心的法律问题。

3.开展多种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跟街道的团委、社区居委会合作,开展针对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加街道敬老院活动,在实际中学习敬老、参加各种乡风民俗活动,走进社区,了解家乡的好家风、传统民俗等。学校还可以联合街道的志愿机构,与志愿者一同参与家乡公益活动,让学生感受公益精神,为德育注入新内容。也可以和志愿机构在植树节等有意义的节日参与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等,让孩子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德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主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中华美德、礼仪规范、遵纪守法、勤奋苦读、社会实践等教育;家庭教育主要侧重子女良好个性的养成,身心健康发展以及自身的言传身教等;社会教育主要承担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无处不在,让我们共同致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合作携手育人。


参考文献:

[1]刘友福.创新德育新路,开拓德育新法——我校在“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J].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2005,4:1348-1350

[2]张柏林,杨宝春. 携手合力育人,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J].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200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