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探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刘潮军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采取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40),一组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研究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压水平及心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开展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脏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全科医学管理模式;高血压;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高血压患者体循环动脉血压则持续偏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但部分患者遵医行为较差,且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全科医学管理模式是指在医务人员的共同合作下对患者进行连续管理,以期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为了探究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以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诊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n=40),一组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研究组)。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5.17±4.48)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5.22±4.5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叮嘱患者规范用药,要求患者定期检查。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内容如下:(1)成立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医生、护理人员、药师以及心理医生,在加入小组后,所有成员均要接受全面培训,除了强化专业素养外,还要了解全科医学管理模式,从而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2)针对性管理。小组成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疾病资料及家庭状况,记录归档,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包括疾病诱因、病症表现以及治疗措施等。向患者说明科学用药的重要性,促使患者主动规范用药。耐心解答患者问题,消除患者疑惑。此外,依据患者习惯及身体状况制定科学的进食和运动方案,要求家属监督患者,纠正患者不良习惯,保持健康生活[2]。(3)心理疏导。在疾病影响下,部分患者会表现出较低依从性。此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评估, 再由心理医生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比如部分患者担心疗效,护理人员可以同患者分享保持健康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部分患者考虑到经济问题,则可以向患者推荐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经济压力。此外,小组成员还要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促使患者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4)方案调整。小组可以创建微信讨论组来管理患者,给予患者免费咨询渠道。定期了解患者情况,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讨论,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分析患者依从性较低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3]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2)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3)心血管事件。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

干预前,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血压水平比较(x±s,mmHg)

组别

例数

舒张压

收缩压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40

90.14±5.62

73.35±3.84

154.21±11.26

131.15±9.72

对照组

40

90.09±5.58

82.25±4.97

154.18±11.33

144.45±10.68

t

/

0.0399

8.9622

0.0119

5.8249

p

/

0.9683

0.0000

0.9906

0.0000

2.2心功能

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心功能比较(x±s)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40

27.48±3.85

44.66±5.02

68.03±6.49

54.27±4.61

对照组

40

27.53±3.91

34.71±4.57

67.99±6.52

60.66±5.74

t

/

0.0576

9.2698

0.0275

5.4895

p

/

0.9542

0.0000

0.9781

0.0000

2.3心血管事件

研究组心律失常计1例,心肌梗死计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心律失常计2例,心绞痛计2例,心肌梗死计3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7.5%(7/40)。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X2=7.825,P=0.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不断攀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病率接近30%,并且患病趋势总体还在上升。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值现象,在发病初期,患者感觉不到任何不适症状,随着病程进展会出现头痛、疲倦以及心肌耳鸣等症状,同时还伴随着靶器官损害。药物治疗可以抑制疾病发展,将患者偏高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如果患者缺乏疾病认知,生活作息不规律,很容易导致风险因素聚集,不利于改善患者身体状况[4]。所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当开展有效管理以强化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功能,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这是因为由医生、护理人员、药师等组成的专业化团队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系统的医疗服务。在正式管理前,所有团队成员均要接受专业知识再培训,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向患者普及疾病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规避生活中的风险因素,确保治疗效果[5]。同时,团队还会注重患者心理疏导,通过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手段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依从性。这不仅能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程度,还有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治疗中采取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压,改善患者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静敏.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探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1):120+125.

[2]杨海丹,吴丽楠,李淑娴. 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4):489-490.

[3]马春萍. 高血压自我管理中应用临床路径式管理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4):186-187+189.

[4]张丽.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2482-2483.

[5]杨京香. 医学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0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