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平台构建小学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依托粤教翔云 数字教材 平台构建小学数学课堂

周青华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第一小学

【摘要】为解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依托粤教翔云数字教材应用平台(下面简称平台),推动数字教材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新形态,以此撬动课堂改革,促进教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有效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平台 教材 课堂

一、前言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粤教祥云数字教材是面向中小学师生依据国家标准以传统纸质教材为蓝本,针对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需求,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融合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字教材的应用不是一个为教学而“使用资源”的过程,而是一个将数字资源与教学实践融合创新的过程。

二、加强数字教材应用意识

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一样,不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教育教学质量,要用数字教材教,而不是教数字教材。要勇于跟随潮流变化,顺应课程改革需求,把数字资源与教学实践,融合创新,从应用模式入手深入研究,并建立基于数字教材的新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数字教材应用作为推动课程变革的契机,主动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研究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改革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方法。着重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新教态,转变相对固化的课堂,用好用活数字教材,以应对课堂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运用粤教祥云数字教材平台的过程中,要克服应用技能与应用水平的差异,以粤教。祥云平台为载体,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式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探索精准评价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树立信心,增强应用意识,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与学的现代化。

三、应用平台开展课堂教学优势明显

小学数学主要是从感性认识出发,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数学出现了大量的专业性名词,意思相近,容易混淆,很多学生分不清本质,造成学习上的障碍。而粤教祥云数字教材平台将教材中很多理论化的知识,通过游戏、演示、填一填、连一连等操作,在教师的引领下将文字表达形象化,易学生理解、区分,逐步掌握数学技巧,形成数学能力,内化成学科素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传统的教学环节一般由复习--新课--练习几个环节组成。但是课堂上的复习只是引入的一个形式,有复习铺垫的作用,对新课的关联不大。对新课的练习只是体现在个体对知识的掌握。两个步骤都不能反映出整体的认知情况。而平台有一个操作就是课前小测。通过在平台发布练习,让学生在家里线上做题 ,再由平台系统对全班答案进行综合评价,可看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知水平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哪些关联与困惑?这样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根据系统的分析,充分备好教材,精准把握学情及教学中的疑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备课,同时精选以往学生的素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学生易于接受,更感兴趣。在新课环节,由于之前的小测已经明确指向学生的不足与困惑,所以教师的重点就放在突破不足,使整节课的重点更加突出,避免照本宣科或者主次不分。学生可通过平板操作在课堂上配合老师授课,这是平台改变旧有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通过平板操作,不仅可以更直观的感受教材,也可以把不同的思考过程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增加可视性,可比性,扩大教学效果。在巩固练习部分,仍然通过平板进行课内练习,并且及时把答案上传,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答案进行比对、讨论、辩证,还能利用内嵌资源进行自我的批改和订正,以加深对知识的内化。

(二)多种资源互补,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粤教祥云平台有很多版本的电子教材,不仅权威还有代表性。每个版本的教材里面还有很多内嵌资源来辅助教学。教师在备课之时,除了教参,还要制作PPT,微课等,如果同时再结合内嵌资源及平台功能,会极大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例如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教师利用平台的自主定义模式,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例一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再利用平台的内嵌资源进行模拟演示,验证摆法。而在自主回顾的时候,再用北师大版的一个练习,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用上其他不同版本的相关资源。整合各个版本的资源优势互补,这是平台的一个优势,也为课堂教学添上浓重的一笔。除粤教祥云平台外,还有希沃白板等信息化教学软件。信息化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当教师的信息技能可以驾驭信息化设备的时候,就能熟练的运用各种媒体软件、环境和资源进行有效交互应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可以这样处理,课前录制微课,编辑课前小测和课后测试,利用平台的翻转课堂进行检测,全班反馈分析。然后利用希沃白板进行一个精准教学,最后利用平台进行后测,让同学互评、点赞,让个别学生进行全班的一个分享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多媒体共同交互运用,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应用反思

一)教师层面

任何一款多媒体软件操作者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技能不是问题,熟能生巧。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关键是要找资源。虽然平台有内嵌资源 ,但毕竟有限,需要随时补充或输入优质资源。从平台应用来说,教师从关注有到关注优,从关注资源本身到关注平台应用的教、学、测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全覆盖。

此外不仅课堂教学信息化,作业批改也要信息化。相对于传统的作业批改,电子作业会出现上传作业不规范的情况,改起来就更麻烦,对老师来说很被动,也更考验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备课效率要提高,课程设计要更全面。

(二)学生层面

第一,加强学法指导。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也包括疑难点的指导,以及内容方法和课后作业的呈现形式。这也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批改。

第二,强化技术的指导。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校用平板,都要指导学生看操作视频,对这个平台的操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要讲清楚活动的设计流程,尤其是初次用这个平台的模式来上课,对学生使用过程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只有当学生的技术不是问题的时候,才能够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结语

数字教材在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形势下的重要选择。它丰富了课堂外在形式与内涵,重塑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