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改善卒中患者躯干稳定姿态的可行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3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改善卒中患者躯干稳定姿态的可行性探讨

岳建兴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蚌埠, 233040)

【摘要】核心稳定性是控制骨盆、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始于康复,却在体能训练领域独占鳌头。是理论出了问题,还是应用出现偏差?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核心训练对改善躯干稳定姿态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后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的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稳定姿态

【通讯作者】岳建兴(1981.5-),男,硕士研究生,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运动疗法及经筋疗法临床与机制研究。Email:yuejx1981@163.com。

【课题来源】蚌埠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平衡能力的应用性研究》(编号:BYKF18114)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躯干肌肉在运动控制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核心肌群”的概念,它具有机体平衡协调和上下肢力量传递的作用。但是,康复领域的躯干稳定力量区别于以往的核心力量概念,强调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都要保持躯干稳定性,强调躯干对四肢动作的有效控制。因此,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核心训练对改善躯干稳定姿态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的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核心肌群训练对躯干姿态控制和平衡的作用

现有研究表明大脑具有可塑性,卒中后脑组织的功能重建和受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恢复是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基础,功能恢复训练有助于诱导大脑功能重组。Bobath理论认为,构成姿势控制的核心因素,是重心位置所在的地方,也是所有运动开始的地方。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讲,将核心区定义在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1]。Staron RS等提出:核心训练会产生一系列神经适应,这种神经适应包括:更高效的神经募集模式,更快的神经系统活动,运动单位同步性提高,神经抑制反射降低。Akuthota V等提出:核心力量训练会导致肌肉肥大(结构改变)以及肌肉的神经适应(例如肌肉的运动单位),这会通过提高可能产生的力量、中枢神经系统的高效性、改善固有的肌肉僵硬、提高组织的动员能力。于红研等提出:核心稳定性训练过程中,骨盆作为脊柱稳定的根基,维持稳定性是神经系统通过接受来自前庭、视觉中枢和集中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中的本体感受器传来的信号,通过激活和控制维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来调节人体平衡。willson等认为人体核心由腰、骨盆和髋关节的肌肉组织构成,其稳定性可以预防脊柱弯曲受伤,提高脊柱部位的平衡能力[2]。kibled把核心稳定性引用到了竞技运动训练中[3]。黎涌明等得出:在竞技体育中核心力量与传统力量存在解剖位置、生理功能和作用上的差异[4]。这些研究为目前乃至今后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核心肌群,优化神经肌肉控制系统,改善神经肌肉控制的效率,完成对运动动作的控制。


二、核心训练对促进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恢复

核心稳定性训练理论始于康复医学,却在体能训练领域独占鳌头,通过文献检索,关于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稳定姿态的控制能力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是理论出了问题还是应用,出现了偏差?

脑卒中患者的感觉或运动传导通路发生障碍,导致肌张力、肌力与感觉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控制障碍,产生功能障碍[5]。首要目标是恢复躯干控制能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是85%患者康复的首要目标[6]。下肢平衡步行能力恢复的前提即是核心肌群的功能恢复。基于核心肌群的稳定性特点,可为四肢肌肉发力提供支点,确保躯体运动过程中的稳定力量传导。

付常喜等[7]指出核心训练并不能直接改善患者对肌肉的控制,但是通过核心肌群的控制训练,使得患者肌群趋于平衡,提高下肢运动协调性,可以改善步态。吴运明等[8]认为核心训练可以稳定脊柱及骨盆,提高机体躯干的控制力和平衡力,降低跌倒风险。Haruyama等[9]则更加准确地强调核心肌群训练是脑卒中躯干练习中有效且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Ban等[10]通过躯干附近的肌肉训练提出训练可以优化平衡系统。马丙祥[11]等认为对于脑性瘫痪儿童而言,核心的控制能力则是四肢运动和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张帆等[12]认为核心肌群锻炼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功能性体能与静态平衡能力,预防跌倒意外事故。邸妍[13]针对于核心肌群的训练从躯干旋转训练、平衡球半桥训练、腹部训练、抗阻训练四方面入手,促进了患者躯体控制和平衡协调能力的改善。


三、小结与展望

卒中康复是康复科重要的康复内容之一,积极有效的核心肌群功能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躯干稳定姿态的控制能力。随着康复治疗的科学化、技术化趋势明显,核心肌群训练作为康复治疗的补充和发展,为康复医师、治疗师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了新思路。

但在选用核心肌训练躯干姿态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案单一,未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2)核心稳定性训练的要求不明确。训练时要经常变换练习的内容与负荷,这将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的兴趣和注意力[14][15]。(3)稳定性训练还应包括对核心部位各关节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训练。重视2维和3维的运动,培养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16][17] 。(4)对核心力量的测量与评价方法不多,也不系统。多局限于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定。(5)目前人们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常常错误地把核心稳定力量训练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等同起来。(6)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稳固脊柱和传递力量,训练需要循序渐进,稳定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

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如何把核心稳定性训练融入康复训练,开创躯干稳定姿态与平衡功能训练的新途径。因此,探寻核心稳定性结合在脑卒中患者躯干姿态稳定康复中的训练方案,有助于为后期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Kim M Samson, Michelle A Sandreya. Core stabile- na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tennis athletes[J]. Athol Therapy Today,2007. (5):41-46.

[2] Willson JD,ChristopherPD,MaryLI,et a1.Core st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and injury[J].J Am Academy Orth Surg,2005(13):316-325.

[3]Ben Kibler W ,Press J,Sciascia A.The role of core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Spots Med,2006,36:189-198.

[4]黎涌明.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 — 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20-26.

[5]金冬梅,燕铁斌,曾海辉,等. 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定量评定:BPM 和 BBS 的对照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3, 18(8):453-456.

[6]梁天佳,吴小平,龙耀斌,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53-356.

[7]付常喜,张秋阳.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36(21):5397-5398.

[8]吴运明,郑鹏,楚云杰.核心肌群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跌倒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5648-5649.

[9]Haruyama K., Kawakami M., Otsuka T. Effect of corestability training on trunk function, standing balance, and mobility in stroke patien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Neurorehabilitation and Neural Repair, 2017, 31(3): 240-249.

[10]Bank J . , Charles K. , Morgan P. What is the effect of additional physiotherapy on sitting balance following str-oke compared to standard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A sy-stematic review[J]. Topics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2016, 23(1):15-25.

[11]马丙祥,张建奎,郑宏.“核心稳定性”理论与脑瘫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 杂志,2010,27(12):1183-1186.

[12]张帆,蒋琴华,王竹影,吴志建,宋彦李青.核心肌群锻炼提升老年人功能性体能与平衡能力[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9(14):3429-3432.

[13]邸妍.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5(03):240-242.

[14]林华,王润生,丛培信.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12-15.

[15] 刘继领,王玉兵,傅企明.瑞士球在增强人体核心力量中的应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3):40-41.

[16]于红妍,王虎,冯春辉,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509-511.

[17]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27(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