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数学学科“小升初”衔接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7
/ 2

试析数学学科“小升初”衔接问题及对策

赵东明

福州市中山小学 350003

摘要:新课程改革指出,中小学课程有机衔接的主要目标是统筹小学与初中各学科,各学段,对于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衔接,确保学生学科知识的有序过渡。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由于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连续性,因此,如果不能够很好把握小升初数学学科的衔接问题,将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态度、方法和观念,把握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积极的探索确保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效果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小升初数学学科有机衔接的适应性,本文主要就数学小升初衔接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学;小升初衔接;问题;对策

从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困扰与问题,导致数学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数学学科小升初衔接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学生数学学科衔接的问题,再加上教师自身认识存在局限性,对于数学学科的衔接关注度不够高,不能很好的把握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的切入点,及时解决学生在小升初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困境,就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有效衔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因此,需要积极探索小升初学科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现小学生数学知识由小学到中学的平稳过渡。

一、数学学科小升初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对于小升初教学衔接认识不足

现阶段对于小升初数学学科的衔接,有部分教师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传统的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均各自按照自己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并认为小学数学以初中数学的衔接并没有太多关联,因此导致很多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并不关注小升初数学学科的有机衔接,对于数学学科的衔接的认识存在局限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开展,很多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开始意识到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小升初的有效衔接进行落实,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知识的过渡。

  1. 部分教师不能够把握小升初衔接切入点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其本身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往往需要通过一个不断探索总结,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个是学生数学思维逐渐形成的一个过程,其教学活动开展的进程和节奏较慢。在升入中学之前,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节奏较慢的数学学科学习模式,然而到了中学阶段以后,学生所面临的数学知识容量增加,其教学的节奏也不断加快,教学模式改变成了学习、巩固和练习;因此,如果中学教师不能够把握好小学和中学数学学科衔接的切入点,就不能够实现小学小升初数学学科的有效过渡。

  1. 不能够及时地分析解决学生面临的困境

现阶段一部分中学教师并不关注学生数学学科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在教学模式上,很多学生已经适应了小学慢节奏的学习模式,而初中快节奏的学习模式,会让学生感到不适应。此外,在知识难度上,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只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而到了中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容量及难度开始逐渐增加,此时很多学生会面临知识学习困难。这时,如果教师不关注学生学习的困境,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就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上存在困惑和茫然的心态。因此,中学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小升初学科衔接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针对其困境合理的调整教学的难度和进程。

二、提高数学学科小升初衔接效果的策略

  1.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学科衔接认识

在小学数学学科衔接的过程中,影响数学学科衔接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教师对于学科衔接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必须要打破传统教师对于数学学科衔接认识不足的局限性,通过数学学科小升初衔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让教师明确小升初数学学科理论知识衔接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教学成果,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实现小升初数学学科的有效衔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要加强学科衔接的交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内容的交流和探讨来制定一个学生有效过度的衔接方案,从而确保小学生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的效果。

  1. 突出数学知识联系,强化数学学科衔接效果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数学知识的横纵联系来强化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的效果。其中,横向联系指的是同类数学知识的衔接,纵向联系指的是前后数学知识的衔接。以纵向数学知识联系为例,教师在新授课时,需要将小学数学旧知与初中数学新知实施有效衔接。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时,不少学生对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产生困惑:小数是不是有理数?引发笔者思考:小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一课中,教材对于“小数化成分数”仅出示了有限小数化成分数的素材,教师应适当拓展循环小数化成分数的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小结,这样既注重学生“互化”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循环小数,反之亦然,为初中学习有理数的概念做好知识铺垫。初中教师在新课教学时,不急于将有理数的概念向学生进行传授,而是先以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的分类、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等知识进行整体的回顾,以便于学生强化“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都可以看成分数”的理解,帮助学生在小学旧知基础上进行新知的建构,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可见,加强小学和初中两个纵向知识点的联系,会起到很好的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效果。

  1. 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做好数学学科衔接工作

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要相互了解不同学段教材的内容与要求,适时开展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找到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的切入点。小学教师要明确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会应用到的小学数学知识内容,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后,适应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强度。与此同时,中学教师也应该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了解,清楚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哪些数学知识将会在中学数学进一步展开学习。比如,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已经在小学阶段学习了“等式与等式的性质”、“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相关知识。初中教师在单元新课教学中无需再对相关知识进行大量的强化,可以通过课前导学提纲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回顾,在课内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如通过对比辨析等方式准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运用等式性质探究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可见,准确地把握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的切入点,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保障数学学科教学的效果。

结语

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是保障小升初学生在中学阶段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由于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对于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工作的认识不足和不重视,再加上中学教师不能够全面的把握学生学习的困境以及数学学科衔接的切入点,就导致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的效果不明显。本文在分析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有效提高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效果的策略,以期能够为小升初数学学科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缑友芳.新课标下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9): 132.

[2]欧昌铬.新课改背景下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 2019(21):95-96.

[3]郭力丹.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现状及其突破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 20(0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