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与呲拉西坦的药理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奥拉西坦与呲拉西坦的药理作用

耿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要】 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奥拉西坦与呲拉西坦的药理作用,并研究将其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文中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我院脑梗死患者中的100例来做临床研究。取治疗方法分组,分别为奥拉西坦组(50例)与呲拉西坦组(50例)。根据相关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指数进行评分,再将患者临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作出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奥拉西坦组患者的评分更高,证明治疗效果明显;呲拉西坦组的评分较低,不如奥拉西坦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呲拉西坦治疗组发生频率较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奥拉西坦在治疗脑梗死时,可帮助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提升,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奥拉西坦;呲拉西坦;药理分析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为临床所常见,易高发,死亡率很高[1]。为该疾病患者提升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将死亡率降到最低是临床重点研究目标。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为首选,两者均具备提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安全性,不过,因其药理和要求并不明确,还需深入研究。本文着重分析奥拉西坦与呲拉西坦的药理,并研究将其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中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对我院脑梗死患者中的100例来做临床研究。取治疗方法分组,分别为奥拉西坦组(50例)与呲拉西坦组(50例)。对各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奥拉西坦治疗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值(63.27±3.25);呲拉西坦治疗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值(64.56±3.67);基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P>0.05。

1.2 方法

首先常规治疗,为所有患者进行改善血液循环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为主,再根据患者状况制定营养食谱和活动计划,讲解相关健康知识。

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呲拉西坦组治疗方法:利用20 mL的0.9%生理盐水结合5 g吡拉西坦中,从静脉处注入治疗,每天1次[2]

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奥拉西坦组治疗方法:使用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结合4 g奥拉西坦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次。

上述两组患者治疗周期为14天,即2个疗程。

1.3  判定标准

根据相关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指数进行评分,再将患者临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作出统计,并用利用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χ2检验;计量(`x±s),t检验。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若P<0.05 则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 果

2.1 通过两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评分,评分结果分析后奥拉西坦组患者的评分更高,证明治疗效果明显;呲拉西坦组的评分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评分(`x±s)

组别

例数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奥拉西坦组

50

24.10±2.33

23.93±3.14

呲拉西坦组

50

20.02±1.01

18.73±2.02

P


<0.05

<0.05


2.2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呲拉西坦治疗组发生频率较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恶心

呕吐

失眠

头晕

腹泻

不良反应发生率

奥拉西坦组

50

0(0.00%)

1(2.00%)

0(0.00%)

1(2.00%)

1(2.00%)

3(6.00%)

呲拉西坦组

50

3(6.00%)

1(2.00%)

2(4.00%)

2(4.00%)

1(2.00%)

9(18.00%)

P







<0.05


3讨论

脑梗死多发于老年人,由于其年龄较大,脑部血流量会逐渐降低,致使大脑缺氧或缺血症状,出现异常的脑部组织代谢,而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吡拉西坦可用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对帮助患者改善脑部缺血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吡拉西坦治疗可有效制止因缺血而造成的脑部损伤,还能提升患者代谢能力,促进脑血流量。奥拉西坦是一种促进脑代谢的新型药物为氨基丁酸衍生物,通过患者血脑脊液屏障激活中枢神经[3]。奥拉西坦既能够在患者大脑皮质发挥功效,对促进患者磷酰乙醇胺以及磷酰胆碱的合成、乙酰胆碱的释放与转运均有一定的效果,可促进患者缺血以及缺氧症状的恢复,帮助患者增强生活质量。虽然两组药物的药理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奥拉西坦比吡拉西坦功效更强,对中枢神经系统恢复,促进患者蛋白质与大脑核酸的合成都有着重要作用[4]

综上所述,奥拉西坦在治疗脑梗死时,可帮助患者的认知功能显著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有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力阳.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的药理分析及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7(17):37+39.

  2. 王春红,尚积海,刘平.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32):149.

  3. 徐骏鹏,翁合妹.吡拉西坦与奥拉西坦的药理分析及其临床对照探究[J].当代医学.2020,26(09):38-40.

  4. 张华.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临床效果评价及药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7(0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