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莫飘月

东莞市东城品尚实验学校 523000

摘要: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阅读”也成为了近年探讨的热门话题。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高效率准确的阅读离不开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文章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方法;语文素养

引言: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统编版教材要求教师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建立“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者阅读方法,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一、基本的阅读方法

(一)快速浏览

快速浏览是:直接扫视一个句子,甚至一整行文字。快速浏览属于快速地扫描内容,属于“走马观花”,快速浏览只适合“粗读”。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提出了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通过浏览迅速提取主要信息,即浏览之后知道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以及结果。第六单元一共4篇课文,其中三篇都围绕“浏览”的单元目标作了这样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记叙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的大意。

(二)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采用的是全新的阅读模式--“眼脑直映式”右脑图像阅读法,在短的时间内尽可能把多的内容收揽眼底,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掌握全书的内容。例如阅读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海底两万里》这样的长篇科幻小说,扣人心弦的悬念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时候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可以尽快弄清楚作品中发生了哪些故事,有哪些人物等等,对小说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三)抓关键词

记叙文阅读课文要善于抓住重点,即关键的字词,对理解文章能起到事半功倍、融会贯通的效果。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第一段中的“奇迹”“怪事”和第二段中的“温晴”都可以作为关键词,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将北平,伦敦,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向往和喜爱。而鲁迅的《社戏》中,通过抓住第一自然段的“乐土”一关键词,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平桥村的喜爱。

(四)略读

略读即对稿件进行通篇阅读,着重注意内容,对某些细节,如用词不当、错别字、漏字、标点符号有误等暂不计较。在极短的时间内略过全篇。学生在阅读前可先把大小标题过目一遍,就能大概了解全书的内容的一二;而没有标题的书,可读每章中的第一段或者每段中的第一句。新课标在7-9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能较熟练的运用阅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同时在阅读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精读和浏览”。

(五)精读

精读是以掌握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为目的。在初中的阅读教学中,文言文占据较大的比重,许多同学们缺乏耐心来疏通文本内容。尤其是一些语句内的停顿往往被忽略了,从而造成阅读的障碍或歧义。课外文言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把握人物形象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进行精读,通过精读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

(六)圈点批注

圈点批注法是阅读时将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或者相应的符号在文章空白处标明。圈点虽然是随笔勾画,但是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难点、重点或者自己的深刻体会。像七年级下册名著《骆驼祥子》需要我们反复阅读,而且每次圈点批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从简单到难,先解决字词,再到句子,最后到整本书内容的把握。批注的时候可以从结构写法和语言特色方面入手,可以展开联想或想象,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七)摘抄和做笔记

摘抄,就是选择、抄写原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原作中的典故、警句、名言、或精彩片段等,一般根据学习的意图来选择摘抄。比如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摘抄名著中的细节片段,启迪思想、写作技巧、名言警句等。做笔记,主要是写提纲和写心得体会两种。写提纲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对于作品体会、感想,和对人物的看法及评价。

(八)倒读

倒读,就是先看问题然后再对问题进行阅读,这一方法从问题出发,更有针对性,而且能提高解题速度。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量非常大,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如果我们采用倒读法,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搜寻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对相应段落进行关注,时间得到了节省,也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二、 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一)教会学生选择正确的书籍,尤其是课外阅读中,课外书的种类繁多,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读完全部的课外书,因此选择正确的书籍,是进行有效阅读的第一步。

(二)不同年级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阅读指导。例如七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阅读的过程当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强化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八年级的学生则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针对九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感悟以及鉴赏能力。

(三)教师列出一些图书清单,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每周用一节课来进行阅读交流,只有在阅读中去品味作者的精神内涵,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才会将那些美好的句子完美的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为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

(四)结合单元提示和课文内容确定阅读指导的方法。统编教材每个单元都会在单元目标中提示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如统编教材初一年级上册一二三单元都要求朗读法,其中第一单元要求掌握的是朗读技巧,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把第一课《春》作为重点课文,在教学过程当中,指导学生在动词形容词等处用重音,多读多练,让学生读出语感。

(五)结合教学环节,选择基本阅读方法。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6单元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是浏览,在执教《伟大的悲剧》中,在整体感知阶段,教师会让学生快速浏览找出主要人物的姓名和职务,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理清文章的主要人物,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六)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阅读方法。在实际教学阅读方法指导中,存在忽视学生实际需要的现状。因此在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时,教师应该更多的考虑哪一种阅读方法更有利于帮助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进行相对应的阅读方法指导,保证学生掌握最基础的阅读方法应以对多样化的阅读。

结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效的阅读离不开适宜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的提升阅读效率。通过掌握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去挖掘更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有效的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从而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义务出版社2016

[2]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3]张霞.初中语文基本阅读方法指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