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孙鹏霞

山东省烟台招远市郭家埠学校 265400

摘要: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认识到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如对德育观念认识不足、德育工作深度不够等,给德育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管理创新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探索初中德育的实践路径,如德育模式的建立、德育目标的实现等,开展心理咨询、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民主管理,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本文对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

德育是初中教育的核心。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合理开展德育工作,消除学生的叛逆心理和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充分发挥初中德育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初中生健康阳光的成长。

1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1.1德育认知不足

在初中实施德育时,由于德育观念落后,对德育滞后的认识不足,班主任长期坚持传统德育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宣讲,阻碍了初中德育的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德育的价值。

1.2德育深度不足

在实施德育时,必须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形成主体性认知,从而发挥德育的价值。如果德育深度不够,就不能有效地契合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兴趣,使学生始终徘徊在德育理论上,无法深刻理解德育思想,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原则

2.1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初中生学习能力和个性爱好的差异,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时不应盲目采取片面的德育方法,忽视学生的差异,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采取适当的德育方法,充分发挥德育的优势,如给予学生人文关怀,鼓励学生表现,积极与学生谈论人生,从多方面入手,寻找德育的切入点,实现德育的预期效果。

2.2以生为本原则

传统的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总是围绕着自己开展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流于理论和形式,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和情感,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积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学习主体性,肯定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要找到德育的现实把握,真正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价值。比如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学生偏科问题、学生缺乏家庭关爱等,班主任可以合理地进行德育,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路径

3.1品德模范的树立

班主任可以通过树立道德模范,引导其他学生学习,发挥示范的主导作用,从而找到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班主任在树立道德模范时,可以树立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礼仪模范、学习模范、劳动模范等,为了保证每一种模范在思想意识上起到主导作用,班主任在树立模范时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并将道德模范直接定义给一个学生,避免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和嫉妒,使道德模范的建立和发挥不到相应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制定相关模式时,应组织学生民主、公开、公平地投票,让学生自主选择道德模式、学习模式和劳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公开、公平投票,可以增强模型的权威性,获得其他学生的说服力。它能有效地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初中德育的预期效果。

3.2心理辅导的开展

通过对初中生心理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抗压能力差、心理孤立和暴力倾向,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班主任在管理初中德育工作时,要挖掘德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内心思想,并在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班主任的配合下,对学生进行科学持久的心理辅导,促使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拥抱生活,体验生活之美。

3.3班级民主化管理

为了突出德育理念,班主任要落实班级民主管理措施,尊重学生的管理能力,给学生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肯定学生班级自我管理的效果,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充分发挥班级民主管理的教育价值。

在学生进行班级民主管理时,班主任可以灵活地进行德育渗透,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通过集体努力,班级管理环境不断优化。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通过学生话语的表达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意愿,然后理性地借鉴学生的建议,积极调整班级管理模式。

比如在班干部选拔任用中,为了突出民主管理理念,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民主选拔,确保每个班干部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任用班干部时,可以采取班级考核机制,定期轮换班干部。如果班干部不能起到带头作用,班级事务处理不好,可以轮换班干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竞争的权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竞选班干部。通过班级民主管理自主权的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启发学生的责任感。也就是说,作为班干部,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优良作风,体现个人品德,影响身边的学生。因此,在班主任进行班级民主化管理时,德育思想的合理渗透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德育思想,实现德育的预期效果。

3.4注重教育融合情感,提高德育教学的时效性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不应过多干预学生的思想,而应注意自己的引导。因此,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为学生建立相应的档案,深入了解才能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搭建桥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将更加顺畅。这个阶段的初中生有一定的自尊心,所以老师应该在言行之间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面对学生的错误等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对学生的情感整合教育,让学生从思想的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德育的实效。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发展,探讨了不同的德育策略,以说明优化和创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班主任灵活运用德育措施,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发挥德育价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凤花.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建探析[J].考试周刊,2020(73):167-168.

[2]周俐.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读与写,2020,17(27):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