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基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

曹映红

常州市湟里高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200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已然成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热爱历史,能够在扎实基础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拓展思辨性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然而,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大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依旧沿着“老路”走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潜力也并未被挖掘。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观念中,积极创新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以新课改的要求为出发点,对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做进一步的创新性研究,以抒拙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创新


现今,新课改的具体落实对于一线高中历史教师极具挑战性,能否做到全面领会新课改的要求?能否妥善处理个体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深思的重点内容。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强化自身专业素质,转变固有角色特点成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故而,适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成为我们高中历史教师落实新课改的明显体现之一。


  1.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1.1 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就历史教学本身而言,这是一门互动性较强的学科,然而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中,学生们大都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着历史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对历史的学习没有一些见解和观点,这会限制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非常地依赖教师,教师把每个知识点都替学生们分析透了,然后直接传输给学生们,在课堂中也不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同时与学生们之间很少有交流互动,这都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成才发展。为此,必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更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2 便于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们的教学往往只是大量的文字转述,只是把教材中的观点和一些见解讲给学生们,这样也很少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同时教师也不注重去发展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也不利于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历史素养,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现象积极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当今新课改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从而打造更具效率的高中历史课堂。

1.3 优于激发历史课程兴趣

基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教师也逐渐地在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对高中历史知识感兴趣,能够积极地参与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和一些视频图片,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不再将高中历史课堂变为枯燥乏味的知识讲授,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高中历史教学变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关注除了知识点本身的学习历史知识,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1.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创新性研究

2.1 主体创新:被迫灌溉VS主动参与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学工作时,应以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收获为导向,弱化教师自身在知识传输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转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入手,使其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将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了解其思维认知水平和历史学习能力,然后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确定课堂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以便在开课之初就迅速激起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之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果,依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可以多次重复难点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将比较简单的内容一笔带过,时刻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来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度。

2.2 内容创新:流于表面VS源自实际

历史学知识是过去人类实践活动的反映,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引入生活内容,可以避免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疏离,使历史学科教学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生活化是一种有效拉近学生与书本内容之间距离的教学方法。生活内容的引入,使书本的内容褪去了晦涩的外壳,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生活的真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高中历史学科内容丰富,跨越时间长,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生活内容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历史知识,启发学生有效地思考历史知识,同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例如,通过网络渠道收集与古代手工艺品有关的图片、影像等,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在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到我国古代手工艺品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

2.3 情境创新:枯燥执行VS

有趣设计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充分融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氛围中,切身地体会和感受历史,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愿意且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如在《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学中,由于四大古国的历史,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古国璀璨文明的实物遗存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看体验,增加对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了解,认识到这些文明相似之处及各自独特魅力,从而顺利带学生进入接下来的内容学习中。

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成为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信息技术辅助开展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可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生直观理解历史学科重难点内容,促进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学习。比如,对教材中的难点内容,高中历史老师可以引进微课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剖析其中的要点知识,同时,利用微课模式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切身体会历史知识的内涵,不断深化他们的理解。例如历史教师可以微课课件中穿插一则相关的影视资料,辅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过程,让其通过视频情境把握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和带来的各种影响,由此简化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过程,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2.4 模式创新:单向成长VS全面发展

学科框架在教师脑海中已经成型,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教导学生,所以教师明白在哪些地方可以适当指导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让学生少走弯路。比如在记忆诸多的历史朝代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朝代更替编成简单的口诀,方便学生记忆;在学习社会形态更替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各自历史时期的特点用关键词点明出来,学生学习就能够根据关键词快速回忆出具体内容。当素质教育针对的是高中学生之时,始终要用好教师之手,将基础知识、信息技术、课堂形式融合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之中。另外,教师还需要有效完成教学评价。新课程理念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师评价学生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从“根据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变为“从知识、能力、思维和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更是将教师的评价主导地位分给了学生一部分,为其提供了自我评价和评价教师的机会。在这种新型评价模式下,高中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会更加完善,个人的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3. 结语

行文至此,感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创新自己的历史教育教学策略,扩展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优化历史学科教学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当然,如何构建一堂有效且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将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能够了解历史,培养学生历史知识学习、探究能力,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优化历史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能够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也将成为我们毕生的追求。当然,这将与持续性的优化并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相伴而行。






参考文献

[1]卢娅.基于新课改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7(22):78-79.

[2]曾峰斌.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9(21):64.

[3]雷贺明.基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147.

[4]廖小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