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视角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行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供应链管理视角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行动

曹苧文

四川省成都霍森斯小学 四川成都 610041


摘 要:当前,一线学校为教师提供的专业发展资源并未完全转化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其中无疑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本研究以管理学中的供应链理论为基点,构建学校与教师在专业发展资源中的供给与转化角色,提出针对需方发展差异、发展内容、发展范式、发展模式、发展平台,供给应因人而异、与时俱进、易于操作、促进建构、推进合作等行动建议,搭建学校供给与教师需求相互对接的平台,利用管理理论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创新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供需分析

从社会本位论的角度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及活动应该以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中心。当下,社会较以往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加专业的要求,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之所在。针对该需求,学校可以倾其所有地通过给教师提供平台、资源、机会来支持供给。在供给与需求的实际磨合过程中,应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进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归宿,如何使学校提供的平台、资源、机会,科学、高效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如何强化二者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提高各自的发展效率以达到高效合作实现双赢,则需要站在供需两侧对双方进行分析。

(一)需方:实用与迟滞

作为需求方,教师习惯以是否有用作为评判资源供给的关键标准,缺乏深刻的自我审视、自我诊断、自我评判,这种实用主义的倾向带来了需求方专业发展认知的浅表性特征,并进一步加剧了供给方对资源供给内容的误判。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需求要与时俱进,与教育改革发展同频共振。然而,由于教师长期将精力投注于自身的“一亩三分地”, 是否具有对教育发展热点的敏锐触及与积极跟进,是否将发展热点转化为个人发展的内生需求,则存在明显的迟滞性。在“教师需求导向”下,专业发展内容的时效性与教师自身意识的滞后性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专家供给导向”转变为“教师需求导向”,而应重新将学校与教师置于供需两端加以审视和研判,强调专家供给满足教师需求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需求的引领。

(二)供方:粗放与引领

学校作为发展资源的供给方,应使资源供给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对应。然而,学校本应是最懂教师需求的供给侧,却受传统教师培训的影响,缺乏对校本研修与组班式教师培训之间在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一味进行粗放式的资源投放,加之供给的资源受行业惯习和学校教师教育研究水平的局限,存在宏大叙事有余,技术跟进不足;整体推进有余,个体指导不足;工作事务有余,专业指导不足等典型问题。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上,扮演的始终是引领者角色,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倾听与回应,作为供需双方并未真正建立起合作关系,而是用“授-受”的关系表现出学校自以为是的态度和“见事不见人”的倾向。因此,我们应该从学校资源的科学供给和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学校的资源供给与教师的发展需求视为一对供需关系,在引领需求和满足需求之间找准绞合点,建立二者的协调机制。

二、供应链管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供需协调提供新视角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强调供应链条上各个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各个企业和谐的合作关系来提高他们在供应链条上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各个企业各司其职的目的,进而使企业实现共赢。它从战略的顶层设计上重视用户需求,通过整合业务的底层跟进使得供应链条上各个企业的高效合作达成以取得最佳效果。不难看出,供应链管理旨在解决供需关系中存在的现实矛盾,维系相对协调的供需关系。而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建立在供需关系上的合作,正好能够嵌入到供应链管理的链条中。因此,用供应链管理的视角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供需关系进行审视和研判,能够促成学校和教师作为供需双方的合作达到协调从而使这个过程的结果最优,同时,还能进一步丰富教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

三、供应链管理视角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建议

  1. 针对需方发展差异,供给应因人而异

学校作为供方要做到尊重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改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

教师个体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不同性向特征,或长于课堂教学实践、或优于班级管理育人、或强于教育问题研究、或乐于学校行政管理。学校应引导教师对其专业性向进行分析,帮助教学型、育人型、研究型、管理型教师找准自身定位,把合适的教师放在与之能力相匹配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上,杜绝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从发展模式看,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其主体地位不能被忽视。每个教师由于自身的专业水平不同,导致他们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不尽相同。但在这些不尽相同的需求背后存在着一个共性特征——自我建构。然而,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旨归的培训活动中,教师输入多,输出少,欠缺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

  1. 针对需方发展模式,供给应促进建构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学校要给教师营造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由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编织而成,这个过程具有建构性、独特性、复杂性、实践性等特点,它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合力沉淀。事实上,教师对专业发展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遵循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通过明确专业发展水平,吸收专业发展内容,历经专业发展范式的锤炼后,需要将自己吸取的所有专业发展养料进行自我消化和自我建构,联系教育教学实践从而赋予静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鲜活的生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检验这些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专业发展养料是否适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运用自己的所学来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这种直接经验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进而身体力行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当中来。学校作为供方应该尝试通过把填鸭式灌输的专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强调自我构建的专业发展模式,积极为教师创设任务导向式情境来检验教师专业自我建构的成果。

(三)针对需方发展平台,供给应推进合作

作为实践性突出的专业工作,教师发展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学校作为供方应该为教师积极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强化合作互助的风气。合作互助可以解读为以下两点:其一,立足实践。学校除了要助推校内教师形成合作互助的良性竞争关系和落实合作互助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以外,还要加强建设本校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的合作互助平台,积极构建基于共通问题合作互助为中心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其二,立足理论。学校除了扎根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还要与教师进修学院、高校等单位进行深入合作,多为教师创造与教育专家、教育学者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通过教育专家、教育学者的帮助来构建以教师为导向的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找到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切入点,把教师的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同时,应该大力鼓励教师把研究的视野带到工作当中,促使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看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在供应链管理视角下,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如同需求持有方和资源供给方之间的关系,学校层面需要不遗余力地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把充分实现自身教师专业发展价值的“小我”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我”梦相结合,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德成,梁永正.教师培训需求分析[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2]张诚.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28(03):92-97.

[3]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