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戚卫玲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岭南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不断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作为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班级文化的建设却反而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可实际上,班级才是学生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才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将从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谈谈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行为习惯 影响

1.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1班级文化建设缺乏导向性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受到正确的指引才能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可目前许多班级的文化建设导向性不明。比如说新课改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所以许多班级的文化墙上都会粘贴劳逸结合、开拓眼界、培养兴趣等等宣传语,而实际上班级的规章制度还是偏向应试教育,要求学生抓紧每分每秒学习考试内容,两者完全背道而驰。

1.2班级文化建设缺失民主性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干部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辅助教师管理班级的主要方式。可目前国内班干部通常都是由教师直接指派,很少会由学生投票选举,这无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如果所指派的班干部能力不足,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上,也无法服众,这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明显是不利的。

1.3班级文化建设过于形式化

班级开展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流于表面,太过形式主义。比如说关于学校的消防演练,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如果出现火灾,应当如何有序地逃生。可在实际的演练过程中,学生往往都是嘻嘻哈哈地往外走,完全没有火灾中逃生的紧迫感,教师又没有及时加以监督改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此类活动就不会有足够的重视,一旦真的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2.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2.1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规范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要完善班级的规章制度,才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规范的作用。班级教师必须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征求学生合理的建议,制定出相对合情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让学生从被规章制度被动制约,向自主遵守规章制度转变,从而有效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所以,在每一个学期开学之初,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共同探讨本学期班级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此一来,由于该规章制度是由学生共同设置的,一旦有学生违反该规章制度,便会受到其他学生的监督指责,这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重大作用。

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制定不得乱扔纸屑垃圾的规矩,若是有学生屡教不改,则要负责当天教室的值日。但是教师要先跟学生解释清楚,乱扔垃圾不仅会导致整个学习环境变的脏乱不堪,而且会给值日学生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要养成将垃圾扔到垃圾箱的良好习惯。由于乱扔垃圾这种行为随时有可能发生,光靠教师的监督见效甚微,所以需要全班同学一起监督,才能有效纠正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2班级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激励作用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还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激励的作用。所谓激励,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有干劲的去完成某项工作。比如说,随着小学生年纪的增长,普通的“小红花”奖励已经给予不了学生足够的荣誉感,无法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了。那么教师就可以转换一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日常作业、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以及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来获取积分,然后在每周的班会上,组织学生捐赠或者使用班费购买一些书籍、文具、零食等,学生在班会上以拍卖会的形式,使用积分兑换自己所喜欢的物品。

如此一来,学生为了能够获取足够的积分兑换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然就会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遵守班级规章制度。而且由于积分来之不易,学生在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时,不仅会更加珍惜所购买到的物品,还会对五花八门的物品有所取舍,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2.3班级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导向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最主要还是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作用。小学生由于心智各方面还不太成熟,需要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可如果靠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明显不佳,甚至有部分学生还会觉得啰嗦,乃至产生逆反心理。而班级的文化建设,由于是整个班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小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比较高,以此为指引,可以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会偏离正确的路线。

比如说,可以在教室的合适位置,粘贴或书写一些名言警句,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这些名言警句,可以有效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增强学生的意志力等。

另外,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密切挂钩的,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班级文化才有足够的说服力让学生严格遵守。比如说班级文化要求学生要按时上下课,那么教师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诚实守信,那么教师就要记得自己曾经答应学生的一些要求,并付诸实践;要让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就要先认真备课等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班级作为最小的组成单位,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环境,其文化建设的程度,是直接影响到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校方领导和班级教师的重视。只有建设起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完成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为国家培养出更出色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明洋.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J]. 现代职业教育,2020(31):208-209.

[2] 何亚娟,马忠福.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18(56):184.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56.170.

[3] 杨娟. 论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J]. 科学咨询,2016(2):57. DOI:10.3969/j.issn.1671-4822.2016.02.047.

[4] 马宁,张小艳. 一对一环境下同侪评价对小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4(8):31-36. DOI:10.3969/j.issn.1006-9860.2014.08.007.

[5] 张汉东.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J]. 关爱明天,2014(7):340-340. DOI:10.3969/j.issn.2095-6878.2014.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