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自信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自信教育

马锦绣

大连市沙河口区锦绣小学 116033

摘要:我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明,在世界传统文化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当今教育状态下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渗透着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小学生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可以感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发,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中,提高其文化修养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文化自信;教育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其还无法完全领会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再加上世界各国的开放政策,更多的外来因素混合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外来的文化因素之间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我国悠久的华夏文明的内容,继而培养学生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课堂导语部分添加传统文化的内容

我国五千年华夏文化的历史岁月中,智慧的古代人民依靠着勤劳的双手在生活中总结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的宝藏,值得我们所有炎黄子孙去继承和发扬。小学生作为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要肩负起对民族各个时代的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历史责任,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做一名知礼仪、守礼仪的具有高素养的道德品质的文化传播者,能够彰显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积累的软实力。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单纯的传统文化对他们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讲,理解上是有困难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强对传统文化深意的理解。由于年龄小的原因,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材内容教学讲解的时候,都会用讲故事的方式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堂教学导语。这种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屡试不爽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会很认真,针对学生对课堂导语小故事的兴趣感,教师可以在课文学习的导入环节,加入相应教学内容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表述的精神情感理解和掌握,也是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文化素养的助力器。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为人民服务》一文,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公的根本宗旨。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教师在进行故事情节导入的时候,可以讲张思德同志当时在延安的小故事切入文章,引起学生兴趣,顺势插入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在挖窑过程中因为救别的战士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的事件。这就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任务事件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领会主人公的对待困难不怕苦、不怕牺牲的毫不退缩的精神,明白革命需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也需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和战士,他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在烧炭的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直至光荣殉职。所以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可以说,“为人们服务”像一根红线贯穿我们党的历史,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所以通过在课堂引言部分对教材主人公的事例讲解,不仅可以顺利拓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在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学习中的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在对新的知识进行认知的过程中传承文化

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补入了大量古诗文,古诗词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十个字,但是表达的内容却是包罗万象的,是经过几个历史朝代的交替依然被保存下来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对古代文人优秀文化的传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表达的意境和背景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诗深入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古诗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对背景和内容进行分析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古人五言、七言律诗的魅力,在接下来的古诗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古诗内容对诗句进行科学的断句,促进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程度,在学生能够完全的掌握诗句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之后,也就意味着对学生的文化自信的培养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王维的五言律诗《鸟鸣涧》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中描写景物的词语,而后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表述诗中关于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春夜图的景象。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之处,也是充满文化感染魅力的内容所在,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并和自己想象中的春夜美景图进行对比,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作这首诗时的恬淡的田园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内涵。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化内容

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内容或者活动中融入优秀的文化内容,一方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自身优良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让传统文化真正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对社会美与丑的基本辨别和判断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准确理解,加强对语文文化知识的认知能力。比如在《花的勇气》一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中描写花的优美的词句进行摘抄,然后围绕这些优美的词句开展文化交流会,并通过学生反复的阅读课文之后,陈述自己对课文表达情感的想法。让学生根据作者“爱花——寻花——盼花——看花——想花”的写作线索,探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世界“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不放弃,希望总会有的”。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引入优秀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会以物喻人,提升文字语言艺术的教育能力,也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培养。

结束语

由于我国新课标教育的实施还不完善,导致一部分小学学校的语文教学还在延续着传统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涵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优秀文化涵养的素质,也是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的有效措施,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小学生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承担着将悠久文化文明发扬光大的历史任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语文文化自信心的培养,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民族优秀文化内容和精神的长久传承。

参考文献:

[1]王辉.浅谈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J].安徽教育科研,2019(10):89-90.

[2]王凤娟.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华夏教师,2020(23):48-49.

[3]赵志杰.小学语文践行国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