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计算题常见错误原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2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题常见错误原因研究

牟英

重庆市奉节县香山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计算题是常遇到的题型,由于这类题型较为基础,小学生容易出现失误,导致运算结果出现错误。文章主要针对这类题型易出错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了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所需要做出的措施,从而减少小学生在此类题型中的失误,巩固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以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错误原因;措施

【正文】小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时经常在数学计算题中犯错误,良好的计算技能又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小学生的数学整体能力的提升,如果不及时解决小学生数学计算题易出错的问题,会在以后的数学教学模式中产生更加复杂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教材为例,探究小学生计算题产生错误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1. 小学数学计算题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探究

1.1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大环境下,填鸭式教育的现象也存在于小学教育中,小学生的压力也不亚于中学生,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学生要求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各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仍然存在,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1.2不重视错题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生缺乏错题整理与反思的意识,没有及时对错题进行整理与反思,导致出现过的错误反复出现,学生没有及时巩固自己易出错的知识点。小学生对于数学抽象概念理解不够容易产生错误,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角的问题》时,小学生对“角”的知识点掌握不够充分,没有深刻理解“角”的寄义,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

1.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没有仔细审题,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的错误也是小学生在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例如,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混合运算》为例,混合运算过程中由于没有看清运算符号,或是误看符号的现象经常出现,例如,把+号看成÷号,把6看成9,导致运算结果出现错。

小学生没有摆脱最初接触数学时通过数手指进行计算的方法,对于口算的掌握不够牢固,口算的能力不够牢固,遇到数目较大的运算时经常会出现错误。进行较多计算任务时不能清晰的书写数字,导致在书写答案的过程时造成误看,误抄。这些错误也都是小学生经常出现的。

1.4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充分

最后导致小学生数学计算经常出现问题的原因还在于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时,如果没有认真学习第四单元的乘法口诀,不能熟练的背诵,会影响下册除法的学习,从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影响,导致计算问题经常出现失误。

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知识点的因素是多样的。有其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例如,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自主学习的能力较低。从入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这一概念认识模糊。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不够成熟,专注力不够。

外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造成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下,没有学习的兴趣,加之数学学科本身所具备的学科特性,更加导致了课堂不活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评论学生的标准单一化趋向明显,以成绩为主的单一评价标准使得学生受对待不一,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二、减少解题错误出现需要遵守的准则

2.1因性施教原则

小学生解题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错误,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同,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师在日常的工作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与提炼。

2.1结果性原则

为了减少小学生计算题错误的出现还要遵循结果性原则。采取定期总结学生错题出现的情况,及时明确易出错题型,假如学生同期出现的错误率与上一阶段相比有了明显的降低,则证明所做的措施得到了反应;反之则说明这次的措施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当尽快解决。在进行结果性原则分析时,要采用多角度、多方式、多要素,使结果分析更加科学合理。

三、减少小学生计算题出现错误的措施

3.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要做到全面考虑,在设计教案时着重讲解学生易出错的内容,反复讲解小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数学抽象概念。适当使用教学器具,不以学生的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志,把课堂组织成一个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课堂,做到民主与开放,树立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信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根据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设置课堂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及时交流与分析,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教师不能把计算题的失误全部归结为学生个性马虎粗心的问题。

3.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与智力能力发展较快,此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此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发生。从学生自身出发,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养成学生善用稿纸的习惯,清楚明白地记录计算过程可以大大减少计算题的失误,有效防止错算与漏算。养成验算的学习习惯,做完题目,督促学生主动完成验算任务,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学生专注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家中家长要有意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与专注力,例如,陪孩子进行阅读,增强学生的专注力,加强体育锻炼,从体育锻炼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3.3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要扎实学生的计算基础,借助实物等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演示,加深低龄孩子对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适当学习巧算技巧,提高计算效率与准确率。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锻炼,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每天适当进行口算的训练,常用数字、公式要让学生经常背诵,及时记忆,烂熟于心,提高学生计算题的正确率。



【结束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较为基础,是学生未来数学学习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的学习非常重要,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等情况会导致小学生数学计算问题易出现失误,要遵循因性施教,结果性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算后检查等,减少计算题的失误,提高数学成绩,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能.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题常见错误原因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周洪涛. 计算错误,到底是谁惹的祸[N]. 中国教师报,2016-07-13(004).

[3]李贻军.浅析小学数学乘除法计算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6):86-87.

[4]朱敏.小学低年级计算数学错解分析和有效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6(0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