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1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案例

王 萍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255000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其中,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对比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结合自己的一节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来谈下是怎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的。

一、导入新课 ---由小及大,从乡土地理开始。

导入新课的时候,我出示了淄博市的地形图和桓台麦田、鲁山林场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桓台这里能大规模发展种植业,而鲁山这里则适合发展林业?引导学生从地形等角度分析,引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淄博市地形图是一幅大比例尺的地图,淄博市是一个小区域图,由此,以小带大,通过淄博市的农业布局分析,让学生对小区域地理的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

60b851a2d9e9b_html_f2a0337516749cf9.png

二、学习过程---两个区域对比,走向大区域的认知。

学习中,我采用两个区域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大的区域,考虑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布局。

首先,中国区域的对比分析。主要是对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主要农业特色、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学生自学、疑难点小组交流、班内展示讲解、同桌互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问题。在讲解和分析的时候,采用了图图叠加的方法,让学生根据降水量图、气候类型图、干湿区图等地图,通过阅读地图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起到可视化的作用。

其次,世界区域的对比分析。主要是对比了美国乳畜带的形成条件和澳大利亚中部发展养羊业的条件。在这个过程,出示了美国的疆域图、地形图、降水图、城市和人口分布图、工业分布图,澳大利亚的位置图、地形图、城市分布图等。以图带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适时的提出方法的引导。比如认识区域图,需要抓住这幅图的图眼,从而能对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图眼可能是山脉、城市、河流、铁路线、湖泊等,需要观察某幅地图,从中找到关键的信息,也就是图眼,从而对区域准确定位,从而回扣课本抽取这个区域的核心问题和突出问题。

在这个的学习过程中,多幅地图的交叉使用,方法的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图、指图、识图、用图能力起到了较大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准确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在对比分析中归纳总结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人文条件包括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一个区域农业的发展,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合理布局,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

60b851a2d9e9b_html_3e3b0cf6e02afbe5.png60b851a2d9e9b_html_46138d169e4616cf.png



三、课堂练习---回归中国,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在地理的测试中,中国地理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因此课堂练习的时候,回归中国地理,选取了南方地区的一个典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区域的认识能力和综合做题能力。

【链接中考】这是南方某乡镇等高线地形图,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该乡镇的地势特点: 。 (1分)

60b851a2d9e9b_html_fa987729ba243db1.png 2)下列农作物(油菜、小麦、棉花、甜菜)中,适宜在A地形区大面积种植的是 ,该区域的农作物熟制是 ,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3)B地形区应发展 业,理由是 。(5分)

(4)家住在张镇的小明建议:在城镇郊区发展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_____。 (2分)

四个问题,涉及地势特点、农作物种类、熟制、布局农业的条件、发展农业的人文条件等,即,用一个区域,一幅地图,考察多方面的知识和运用,用一个区域的考察,带动其他区域的学习,总结归纳提升,从而提高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总结规律,回归方法,不教而会学。

课的最后,总结归纳出农业学习的一般思路,如下图所示:

60b851a2d9e9b_html_9aff6d03e40f3a1d.png







有了学习的一般思路,学生遇到任何区域的农业问题都可以借助这个图标去分析、总结、归纳,达到不教而会自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区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慢慢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当然,除了区域思维,地理核心素养的其他三个方面也是可以渗透的,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并且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许亭亭,《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