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发展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发展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研究

林巧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民族实验学校 530599

摘要:对于教育发展来说,教师水平以及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国内外教育工作者除了关注学生的成长外,还对教师的发展与管理投入了客观的科研资源。我国很多地区都居住者少数民族同胞,同时很多地区也都属于贫困地区,对于处于这些地区的小学教师,往往很难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其成长也成为困扰当地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问题。因此,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发展的评价和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对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评价

想要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了解评价教师能力的核心元素,通过运用科学、完善的评价管理机制,让教师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更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对教师发展评价管理机制进行深度优化,才能让学校留得住优秀教师,能培养出先进教师。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现状

(一)教师数量及素质不均衡,难以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目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总体上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多为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其他科目的教师。因此,学校难以开展如信息技术等科目的教学工作。另外,由于目前要求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向学生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但是由于缺乏教师,只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英语学科教学工作。

同时也由于缺乏教师,很多学校都存在“包班制”的情况,甚至一名教师要负责一个教学班所有的教学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对比,虽然这样能够与学生之间构建起良好的关系,但是由于教师负担过重等问题的存在,教学效果仍然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城乡教师分部不均衡

目前,农村教师编制仍然紧张,并且待遇相对较差,因此很多乡镇多年来很难分配到新教师,同时很多学校也伴随着教师流走等问题。很多贫困、边远地区的教师都期望能够到城镇生活、工作,因此很难安心于本质工作。虽然很多地区通过开展特岗教师招聘工作缓解这一问题,但是很多特岗教师从一开始就抱着离开的想法,因此敬业精神等方面存在问题,这对教学水平的提升将造成不利影响。

(三)教师观念、素质差异较大,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虽然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认同新课程改革,但是由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收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因此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表面。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很难组织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目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原始学历多集中在大专或以下,虽然学历不能完全代表水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教师的综合水平。虽然很多教师在参加工作后会积极提升自身学历,但是其学习方式多为函授,因此其含金量也受到群众的质疑。

(四)教师工作负担繁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

由于很多学校没有对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因此虽然开展了素质教育活动,但是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得到有效减轻。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科的课时数被减少,但是内容缺保持不变,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增加一部分教学内容。由于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很难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出现晚自习、周末补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需要承担多个学科的教学任务,也要承担学生升学的压力,教师工作负担繁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发展的评价和管理机制

(一)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学校大多处于山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村民居住分散,导致校点分散、学校规模小,既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也增加教师工作量、也是导致出现教师紧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规模较小的学校实行撤并校,走集约发展之路,扩大学校规模,推行寄宿制,是一条较快改变其教育落后局面的捷径,这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创造较好的教师群体生活环境,有利于实现规模发展效益。

在撤并校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入学率,对暂时不具备撤并校条件的地区,可采限隔年招生、采用复式教学的方式运行,进一步整合和盘活有限的教师资源。其次,在办学体制上,提倡多元化办学,支持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教育,促进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

关注教师未来发展,是多元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特征。在评价制度中,应该重视评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重点突出教师的个人价值、专业价值。通过开展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评价、教师互评、家长和社会评价等方式,了解教师本身存在的优点和问题。

同时,也需要做好评价元素的多元化创新,从学历、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应用等多方面对教师的能力进行评测,重视教师短板问题存在原因的分析,为后续开展教师能力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学校绩效工资的发放评判标准的制定也可以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考虑,并在不同方面后制定评价细目,做好不同细目的权重划分。并每月或每学期对教师的绩效工作进行考察。

(三)完善教师流动和激励机制

为了推动教育领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很多地区提出了打破学校间封闭状态的教师流动制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组织中心校骨干教师前往农村薄弱学校提供服务。或者开展其他轮岗制度也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另外,在教师晋升、工资待遇上也需要给予教师一定的倾斜,让教师能够安心扎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三、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存在教师数量及素质不均衡,难以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城乡教师分部不均衡,教师观念、素质差异较大,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教师工作负担繁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开展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教师流动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展开优化,为教师发展及教育水平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石烨. 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及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2]邓礼嘉. 多元文化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生存境遇研究[D].西南大学,2020.

[3]谢小蓉.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凌鹭. 不负青春不负村[D].西南大学,2020.

[5]赵勇. 彝族贫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