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0
/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对策

孙晓飞

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3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混凝土是建筑施工常用的材料,其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有较大影响。混凝土裂缝不但会影响建筑工程外观的美观性,而且会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才能更好地抑制裂缝,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基于此,开展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防控技术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对策

引言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因此,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混凝土有害裂缝,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裂技术,以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及其设计使用年限。

1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类型

1.1干缩裂缝

造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混凝土由于里外水分蒸发的情况存在差异,造成相当程度的变形。混凝土表层水分蒸发过快,变形相对较大,而混凝土里部则是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变形也不会太大。混凝土内部约束会产生相应的作用,使得表层干缩变形,出现了拉应力,便会造成裂缝。

1.2温度裂缝

所谓的温度裂缝,通常出现在混凝土的表层,或是在温差变化相对较大的区域。在混凝土完成浇筑以后所展开的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由于混凝土存在体积大的特点,便造成水化热聚集现象,无法较好地散发,造成混凝土里部的温度明显上升。但是,表层散热相对很快,导致产生内外温差,也就是其外部热胀冷缩的情况并不一样,混凝土表层也会由此出现相当程度的拉应力。这种状况下如若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那么在表层便会出现裂缝。

1.3收缩裂缝

以该类裂缝而言,其出现往往是由于材料方面的问题造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混凝土水分所影响,一旦里外部的水分在蒸发情况上出现不同,则会造成变形。如若增添外部因素的作用,会使得表层水分极快消失。在此状况之下,会被混凝土所约束,进而造成表层干缩变形,由此出现相应的拉应力,最终造成裂缝。收缩裂缝往往会表现为不规则分布,还会呈现出网状的态势,虽然裂缝相对较小,但是给工程带来的影响却非常大。造成这种裂缝出现的原因,是在混凝土进行收缩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热量消散造成相应的收缩应力,导致出现变形等状况。通常而言,表层裂缝往往会在混凝土成型后第三天前后发生,这个时候由于其抗拉强度方面相对较弱,因此便会造成裂缝的出现。

2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生混凝土裂缝,必然会影响施工进度,降低已建工程的质量,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混凝土裂缝会导致内部钢筋暴露在空气中,在水分、氧气、有机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逐步侵蚀钢筋结构,致使混凝土结构被侵蚀软化,降低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第二,混凝土裂缝会在外部荷载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逐步扩大,对后期施工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第三,混凝土裂缝还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强度和刚度,随着混凝土裂缝的扩展,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会不断降低,埋下安全隐患。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对策

3.1材料控制

为预防大体积混凝土开裂,要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采用合格材料施工。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粗集料、掺合料等按质量标准要求使用,以利于提高拌和质量,为混凝土的施工效果打下基础。

(1)选择低热量水泥,一般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施工。(2)重视粗集料级配碎石的质量检验,保证其清洁并符合施工要求;夏季施工时,应对粗集料适当洒水降温。(3)细集料选用粗砂,对杂物、垃圾进行过滤,严格控制泥浆含量。(4)材料在施工前应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和验收,不合格材料不得在现场使用,为防止出现裂缝创造条件。

3.2设置施工缝

(1)为预防裂缝的产生,提高工程质量,满足车辆安全平稳通过的要求,可以在工程中合理设置施工缝,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防止产生温度裂缝和温差裂缝。(2)工程工程施工中,为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防水处理,施工缝处应加封防水带,以保证施工效果。(3)防水带常用焊接连接方式,施工位置准确,焊接牢固可靠,按规范要求施工,以免发生漏焊或焊穿现象。

3.3混凝土拌合的技术

混凝土拌合前,负责员工应进行检验工作,也就是依据相关的工作要求,对水泥等不同原材料展开性能质量的查验。在此过程中,若存在水泥无复试报告等状况,则应第一时间上报,不予以核准进场,以保证后续浇筑工作的质量。如果在原材料方面无问题,则可依据具体的要求展开原料的搅拌工作。技术人员必须对大体积混凝土有着极好的认识,可以与一般混凝土区分开来,并能够对搅拌经过展开有效把控。例如,在某工程混凝土承台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出于对现场具体情况的考量,认为大体积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相对较少,而在外加剂方面则是数量较多,出于这些具体现实的考量,延长搅拌时间,大约为3min,由此确保了搅拌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保障了承台强度能够符合相应的要求。

3.4温控措施

(1)浇筑温度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和一般混凝土对比,在水热化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敏感性方面也会表现得更加强烈。因此,在进行浇筑时,必须对混凝土予以足够关注,且要在第一时间使用高效的温控对策。例如,在某混凝土承台作业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温度的控制,施工方使用了循环水管降温的办法,很好地实现了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这一温度在44℃之内,在内外温差方面则是控制在25℃。

(2)合理设置冷却水管。首先,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图纸及实际施工情况,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管层,一般间距宜为3m。其次,将冷却水管放置在各浇筑成型层的中间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铺设高度,保证管道合理、均匀设置。温度控制时,明确水温与混凝土温差不大于22℃,每隔4h计量一次,详细记录冷却水温度、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等,并相互对照以改善缺陷。

3.5开展科学合理的养护

养护是防控混凝土裂缝的主要举措,科学合理的养护能够为混凝土硬化营造湿润环境,避免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形成裂缝。硬化期以刚浇筑的混凝土为主。这一时期的水化速度较快,因此需要采取喷洒等措施,使环境变得潮湿。适时的润湿,可以减缓混凝土的水分蒸发,使水泥充满水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屋面板的表体比较大,高度大,风速大,水分散失快。这就要求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及时进行洒水养护,避免发生“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内严禁踩踏。24h候可拆除检测设备和覆盖材料,也禁止踩踏。在养护期间内要按照外界气温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洒水量和洒水处理,为混凝土固化提供良好的环境,避免发生裂缝。

结语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出现裂缝质量问题必然会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施工中做好裂缝控制技术应用的工作,从多角度对多种控制技术进行落实,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因此为改善并提高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施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梅建北.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裂缝控制措施[J].交通世界,2020(33):108-109.

[2]王赛男.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J].建筑机械,2019(03):60-62.

[3]方碧清.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裂缝控制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2):133.

[4]闫冬.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及温度应力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