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认知规律 培养空间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遵循认知规律 培养空间观念

钟燊

福建省龙岩 市 长汀县濯田东山小学, 福建 长汀 366304

摘要: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重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及其规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和借助实物及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操作活动,综合、抽象分析认识客观事物特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关键词:感性材料 实际操作 设计练习 动态演示

小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基本属于表象阶段,在小学阶段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几何变成直观几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提供感性材料,形成几何表象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和桥梁,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小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特征的思维过程是: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认识特征。这个过程是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开始的,因此,指导学生观察感知,建立表象,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所以,没有对感性材料的充分观察、比较、分析,是很难促进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的。因此,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教具,形成表象,获得初步的空间观念。有效的几何概念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把握住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剔除其非本质属性,引导学生建立该概念正确的表象,促进几何概念的有效建模。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让学生收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火柴盒、牙膏盒,酒瓶盒等),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形成具体的实物表象,再把这些形体逐一抽象出图形,然后让学生将实物和图形一一对照。通过由实物到图形,形成完整的表象,从而进一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注重实际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可以说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建立而成的,它需要通过大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来辅助,动手操作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欲望。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因此,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摸一摸、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让学生把视觉、听觉、触觉协同地利用起来,以加深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初步认识长方体后,为了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课前可预先在长方体相对的一面贴上相同颜色的纸片。教学时,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要求把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的纸片分别撕下并进行重叠比较,其余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虽然没有提及“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等词句,但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长方体的空间形象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建立空间观念。有了这些经验后,再让学生操作(量一量、数一数),探究得出长方体棱、顶点的特征。

三、精心设计练习,强化空间观念

练习不但是学生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发展能力强化空间观念的重要方法。因此,在学生获得表象后,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再现其表象来巩固感知,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强化空间观念。

例如,在学生获得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的表象后,可设计以下练习:

1.口述:长方体都有几个面?相对的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怎样?长方体都有几条棱?可分为相等的几组?每组有几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有几条棱?

2.判断:课前画好五个立方体(其中两个不是长方体,三个是大小、形状都一样的长方体,但出现的侧面不相同)。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长方体?再让学生指出各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想象:出示一个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前面、左面、上面的面积各是多少?

4.制作:课前画好一些图样,并用硬纸板制作一些图样,课中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哪些图样可以制作成长方体?并让学生动手操作。

以上练习,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全面地再现长方体的表象,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运用动态演示,深化空间观念

在小学数学中,概念、法则等即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如果教学中用静止的观点组织教学,容易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产生片面性,只能机械的记忆,而运动变化的东西,新鲜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动”的特长,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例如,学习“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显示屏上先出一个会闪烁的亮点,然后用不一样的颜色让边延长,延长的过程用非常慢的速度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确看到边无论是延长还是缩短,角张开的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通过动态演示,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这一知识难点。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色彩丰富,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不受时间、客观和微观的限制等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包罗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所有优点,同时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深化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中只有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操作感知,精心设计练习,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有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