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活经验,建构数学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2

提升生活经验,建构数学知识

王剑英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 要】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起点”,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提升 生活经验 建构 数学知识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正式稿)》指出:“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起点”,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减少学习新知识的陌生感,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我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了“故事激趣法”来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咱们这一节课啊从一个故事开始,故事的名字叫《小智慧星》(出示课件),小智慧星生活在一条美丽的小路边((出示课件,配合非常精美的画面),他每天都会来到这条美丽的小路边欣赏美丽的风景,他深深地爱着这条美丽的小路;但是,有一天,唉!她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丢满垃圾的小路)

师:是的,小路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小智慧星很伤心!但是,她马上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和他的精灵小伙伴们把这些垃圾进行了分类、整理,瞧!他们把这些垃圾分成了纸类、塑料类、木头类和果皮类,而且,还把它们装成一袋一袋的,这样啊,垃圾就能更好地回收和利用了,小路也恢复了美丽。

师:好!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小智慧星和他的朋友们在整理这些垃圾的时候,用了什么好办法?

小智慧星是智慧的化身,孩子们心中学习的偶像,所以用以孩子偶像为主人公的故事导入新课,此时,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激活,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已经被唤醒,所以,孩子们都纷纷举起了小手……

二、迁移生活经验,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

知识迁移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来迁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促进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1.分一分,找一找(课件先出示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蝴蝶、小鸟、乒乓球板、自行车和飞机,然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看看这几个物体有什么特点?你们能根据形状把他们分成不同的两类吗?为什么这样分?)2.折一折,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要求学生学着老师的示范“用先对折再剪”的方法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案,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先对折再剪呢?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对于“对称”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3.画一画,思一思(孩子的作品展出后,我又引导孩子思考: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他们是对称的图形呢?此时,孩子对于轴对称图形的认知已经得到了升华,自觉地把生活中的感性认知提炼成为理性的数学认知,带着知识走进实践,通过实践运用知识,理解了数学,也发展了思维。)

三、设计生活化练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中提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在生活中产生、发展,又必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现状,适当渗入生活化元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位置——左右》时,当孩子们认识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后,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我们的学校门口(学校门口有一条大马路)问:“小朋友们,假如我们现在要走过这条马路,请问过马路时应该先看哪边?走到路中央时再看哪一边呢?”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都纷纷举起小手:“过马路时我们应该先看左边,走到路中央再看右边。”然后,在学校保安师傅的帮助下,我们来回实践了“如何安全过马路”,同时又巩固理解了“左”和“右”的关系,让孩子们懂得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在马路中,咱们都应该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相信,渐渐地孩子们就能养成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形成用数学的头脑来思考、观察世界的意识。

结束语

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借助学生已有的“起点”,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赋予数学课堂新的内涵,让孩子们在自己熟悉的“知识”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成功与创新,从而培养孩子的数学情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03):54-58;

[3]杨官凤.不断创新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13,(04):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