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0
/ 2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金贵平

曲靖市师宗县竹基镇竹基中心完小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多练习应用题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智力也可以得到提升,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能力,也是小学教师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应用题 能力 步骤

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学生多做应用题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智力也可以得到提升,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1. 加强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的教学

古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学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要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得好,自然是很难办得到。

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对乘法的意义不够理解,那么在掌握“单价×数量=总价” 这个数量关系式时就会感到困难。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清楚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就无法正确解答。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知识。例如:对于简单应用题,关键是要学生读完题目后能够判断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因此,与简单应用题关系最为紧密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四则运算的概念。不管是什么样的简单应用题,都要用加、减、乘、除四种算法中的一种算法或混合算法来完成。所以要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解答简单应用题,就必须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算,什么样的问题用减法算,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或者用除法算,只要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学生就能以简驭繁。

二、增强学生审题的能力

在三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认真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要求学生首先读懂题意,只有读懂题意学生才能静心想后面的问题,第二步要求学生用铅笔圈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未知条件,通过这种一圈一画的锻炼时间长了,这种方式还可以避免有些学生粗心大意,理解错题意,也可以避免理解不透彻,题意混淆而做错。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就能够逐步养成爱思考,爱动手,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例题:小红今年有12岁,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妈妈今年有几岁?

我班孩子聂傲是这样解决的:12乘2等于24岁。

由此看来引导三年级学生认真读懂文字,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尤显重要,狠抓学生的读题、审题,既能培养学生做题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

解答简单应用题,特别是复合应用题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学生一步一步理解计算,切不可急于求成,但我不是从三年级才要求学生这样做,而是从一二年级开始讲应用题时,就注意引导学生这样解题。解题步骤应该遵循:1.理解清楚题目的意思,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用铅笔勾画出已知条件的关键字;2.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这题先算的是什么,后算什么;3.根据题目分析怎么算,在草稿本上列下式子,算出答案,4.进行检查,写出答案。通过解题让学生逐步养成做题仔细认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一道题做得正确与否,学生要能自我评价,正确的要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是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很多小学生不理解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定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四、直观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从感性开始

种子落地才能生根,学生接受知识也必须落在实处,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从事物中取得知识,这其中的过程总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因此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应用题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教师向学生描述事物状况上的语言直观。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打比方、举例子,或借助于手势来绘形绘色地讲述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事物的状况,从而使学生有真切地感受;另一类是尽量借助实物和图形的直观,使学生尽可能如临其境,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的参与课堂。当然不能为直观而搞形式主义,要以让学生接受知识为根本目的!因为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知识尚贫乏,所以有必要格外强调一下直观性原则的应用,以利于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

例如:“三年级一班有男生28人,女生比男生少7人,三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

老师在讲解本题时,要启发学生求解的问题是三年级一班共有多少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都很重要,由题意已经知道男生有多少人,学生做本题前就要求学生圈出男生28人,那么求女生的人数就可以知道用男生人数减去7人则可得28-7=21人是女生人数,求出女生人数则可以知道全班人数则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可知28+21=49人,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圈出关键字,一步一步进行理解分析,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仔细认真是关键因素,这个细节也决定能否在数学中取得好成绩。由此可知这种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关键。

五、稳扎稳打,慢中求快。

有的人把教学喻为打仗。我以为教学,只能打阵地战,攻坚战。切不可神出鬼没地打游击,更不能唱空城计。数学教学必须稳扎稳打,应用题教学更不例外。教师需要讲,需要落实于学生听的情况,在教授课程的同时要教师要把落实学生听得情况放在首位,教师讲课宁可适当慢一拍,也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学生一步跟不上就会步步跟不上。讲到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最好采用多种方式,重复它一两遍、三四遍,加深学生的理解。讲了一层意思后,稍作停顿,让知识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回旋一下,扎下记忆的根,然后再往下讲。动静相宜,止进相同,这是课堂教学的辩证法。

如下题:一根细绳围了一个长7米、宽2米的长方形后,还剩4米,这根细绳有多长?

我们班的部分孩子只做了一步,只求出了周长!忽略了“还剩4米”这句话!这样的错误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没有认真审题,二是不理解题目意思!这就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讲解,让学生重复第一步的意思后,再讲解下一步!千万不能把学生带得满世界乱跑,弄明题意后,万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游离状态。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慢一点,稳扎稳打,变教学的被动局面为主动局面。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这样他们在脑海中回忆解法才有时间沉淀。这样一来,不仅教师能痛痛快快地教,学生也能愉愉快快地学了,慢中求快,慢后有快,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教材难度增大,应用题比较灵活,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出调整,作为三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熟悉本年级教材,还要尽可能地熟通一、二年级的教材。不仅要掌握学生的现有知识情况,而且要能选取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素材。只有这样,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落实学生听得情况,两者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只有学生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学生听课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生的认知情况,多方面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步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让学生载着丰硕的知识果实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