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民俗文化的幼儿园美育课程内容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融入民俗文化的幼儿园美育课程内容初探

洪丽群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藻江花园幼儿园

摘要:伴随经济区域贸易往来的愈发频繁,在文化交流和碰撞中,人们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虎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在幼儿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主要基于幼儿园美术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意义,并对具体的融入策略展开了系统化剖析。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融入;融入路径


引言:作为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中囊括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作品,在幼儿道德意识和思维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西方文化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造成一定影响,不仅增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管理难度,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就目前来看,伴随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教育机构提出的新要求,而由于美术课程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为此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对提高幼儿课程学习效率以及自身艺术、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美术课程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意义

在中华历史更迭中带有各种特色民族文化、思想文化和观念意识形态的集合体,也被称之为“传统文化”,根据大量的调研数据分析可知,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看作是各民族精神、习俗、文化的集合。对于幼儿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行道德意识和文化素养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了教育工作者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对社会和国家稳定性发展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满足了素质教育下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此外还具有如下意义:

(一)拓宽了幼儿文化视野

相比中国美术知识,西方美学由于色彩满合度高以及形态的个性化,能有效地吸引幼儿注意力,但在潜移默化中却对幼儿的思想认知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幼儿文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与此同时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关注于西方作品,忽视了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长此以往还记忆导致幼儿文化视野的狭隘性,对幼儿的全面化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从某方面来讲,在历史更迭的五千年中,中华作为文化大国和古国,大部分传统文化都还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是当代人们智慧和美感的结晶,能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精神,而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将传统美术元素直观化呈现在幼儿面前,在一定程度上可让幼儿在赏析作品的同时去感受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由此不断地拓宽幼儿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有助于引导幼儿树立正确“三观”

幼儿园阶段由于幼儿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观念,在影响教育工作者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社会和国家的稳定性发展。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华传统文化其实本质上而言是各民族精神、习俗、文化的集合,在指导幼儿思想中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对幼儿“三观”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其融入幼儿园美术课堂,以多样化的文化内容和艺术风格,在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大力推行伦理道德的理性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去改正和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和不正确观念,以此为幼儿“三观”的正确树立打下坚实基础。

二、幼儿园美术课程中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一)教育工作者需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伴随素质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教育工作者虽然从根本上提高了对“美术课程”教学意义的高度重视,但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落后性依旧十分严重,为此在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美术课程融合的过程中,为确保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需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提高“传统文化融入意义”的高度认知,以此来全面提高幼儿的文化和艺术素养。在民族传统文化融入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结合当前我国教育机构提出的教学要求,通过定期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在确保融合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并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计划的完善和优化,以此在确保每位幼儿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的同时,确保预期教学目的的达成。除此之外,在中华传统文化和美术课程有机融合中,教师不仅要对美术课程中囊括的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深度挖掘,还要能从众多传统文化中筛选出适合幼儿学习的作品,由此在引导幼儿进行高质量学习的同时,拓宽幼儿的文化视野,提高幼儿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优化课程教育教学模式

融合目标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育工作者教学手段的先进度有着直接关系,换言之倘若教育工作者采取了先进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对于幼儿艺术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反之则对幼儿的全面化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中传统美术艺术其实也流传了几千年,在历史长河中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美术大家,像齐白石、顾恺之、吴道子等,他们的作品无不是当前我国重要的艺术瑰宝和宝贵的文化财富,因此在两者融合过程中,为确保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可借助“绘画作品”,通过带领幼儿进行赏析,与此同时为强化幼儿赏析深度,教育工作者可在介绍绘画作品时,连同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创作技巧进行讲解,以此在不断提高幼儿文化传承意识的同时,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美术作品的内在美。

(三)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趣味性

中国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由于与当代生活习惯亦或是其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在学习过程幼儿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枯燥性,长此以往在影响两者融合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言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幼儿的美术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也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故事为切入点,由此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度的基础上,来保障幼儿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对幼儿而言,由于他们自身思维和道德意识还处于发展期,幼儿对于未知事物往往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诗歌、剪纸、雕刻、刺绣、脸谱等)插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幼儿们感受我国文化发展中先驱者不易的同时,能从思想层面接受和认可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道德习惯。

三、结语

概而言之,为全面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将民族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是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实现的重要经济基础,此外为确保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师还需在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革新,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幼儿文化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武金凤.浅议地方民间美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期刊,2017,12(06):211-212.

[2]安茹.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万万数据,2017,12(01):213-215.

[3]吴光俊.幼儿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8):144-147.

[4]王文辉,罗婷婷.农村幼儿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2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