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民间山歌小调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浅谈在民间山歌小调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管贤

大崇镇幼儿园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 615200

摘要:民间山歌小调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内容丰富、体裁类型多样,常常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发展历史、风俗习惯、个性气质等相关,最为直接与最为真切反映了社会生活与思想情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可以结合民间山歌小调开展教学,通过训练幼儿节奏感觉、指导幼儿欣赏音乐、培养幼儿歌唱技能、组织开展韵律活动,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创造力。幼儿音乐教育中落实以上策略,能够更好达成音乐教育目标。

关键词:山歌小调;幼儿教育;创造力;歌唱;韵律


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与审美意识,更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中,需要发展幼儿的生活适应能力、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等,而音乐教育能够影响幼儿整体素质发展。个人创造力需要从小培养,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借助民间山歌小调,更好提高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效果。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民歌时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音乐教育目标,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的、生动有趣的民间山歌小调,借助丰富多样的音频、活泼生动的图片等资源,组织开展探究民歌山歌小调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指导幼儿仔细聆听和用心感知,与同伴一起交流与创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1. 借助民间山歌小调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

幼儿教育教学中,音乐教育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够启蒙幼儿的艺术素养、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发展幼儿歌唱技能,促进幼儿合作交流等[1]。但是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多是单独传输音乐知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时常重复等,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厌倦心理,无法有效培养幼儿创造力。

民间山歌小调具有独特性,能够带给幼儿新鲜感,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很多优势:一是山歌小调内容多样、情感丰富,能够发展幼儿感性思维与审美情趣;二是山歌小调具有丰富的韵律与节奏感,能够引发幼儿边听边模仿,跟着音乐的旋律蹦蹦跳跳,发展幼儿的听力能力;三是山歌小调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幼儿听完歌曲后会根据想象进行描述,加强幼儿之间交流与互动;四是山歌小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韵律感十足,这些方面共同作用,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在以上优势的共同影响下,教师借助民间山歌小调开展音乐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幼儿创造力。

  1. 借助民间山歌小调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1. 引入民间山歌乐曲,训练幼儿节奏感觉

山歌也被称作山野小曲,在高山、丘陵、峡谷与田野的环境中,劳动人民在割草、砍柴、种地等生产劳动中,触景生情、随意抒发出自身情感,进而逐步创造出的民间歌曲。山歌与劳动生活密切相关,歌词是由劳动人民即兴创编的,节奏比较自由、富有变化,曲调具有嘹亮、高亢、奔放、音域较宽和旋律波动大的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符合幼儿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先引入民间山歌乐曲,比如《我的山歌牛毛多》《赶圩归来啊哩哩》《山歌赞》《走西口》《望牛山歌》等,借助音频文件与相关乐器,指导身体律动,训练幼儿节奏感觉。

例如,《我的山歌牛毛多》来源于江西武宁,是一首牧童夸赞自己智慧的山歌,表现了牧童的得意、自豪的情感,具有上扬、抒泳和自由的特点。教师可以先播放这首山歌,展现牧童放牧牛儿的画面,然后指导幼儿跟着节奏念歌词,特别注意指导幼儿念“呦呦嗬、嗬啰、喂”等方言,之后让幼儿说说山歌里都有什么内容。结合这首具有节奏感的山歌,可以开展师生对唱与男女生对唱的活动,指导幼儿一遍歌唱一遍舞动身体,进行律动。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对歌曲创编,根据节奏、力度、音色和速度等,创编为节奏自由和旋律悠长的形式。

  1. 展现民间小调乐曲,指导幼儿欣赏音乐

民间小调由来已久,被称作“里巷之曲”“小曲”“小令”“俗曲”等,是广大人民在日常的生活、休闲、娱乐等活动中创作和演唱的,一般会有一些乐器进行伴奏,具有悠扬婉转、表现力突出的特点[2]。民间小调具有规整通俗、音域不宽、适应性广的特点,具有很好的普及意义,因而流传甚广。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创造出不同旋律的民间小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沂蒙山小调》《茉莉花》《康定情歌》《凤阳花鼓》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现不同的民间小调,指导幼儿欣赏音乐,同时创作适合小调的儿童舞蹈。

例如,山东民间小调《沂蒙山小调》具有曲调优美、抒发情感、旋律舒展和音调丰富的特点,是一种三拍子徵调式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朴实憨厚的特点。教师可以先播放这首歌曲的音频,展现巍巍的沂蒙山图片与微视频,然后让幼儿说说听完这首小调的感觉,之后引导幼儿说:它是不是热情地、喜悦地、赞美地、宛转悠扬地呢?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表达这种心情呢?之后,教师可以结合4/4(四四拍)的节奏,指导幼儿身体律动,创作适合这首民间小调的儿童舞蹈。对于其他的民间小调,教师同样可以运用类似方式进行欣赏教育。

  1. 结合民间山歌小调,培养幼儿歌唱技能

幼儿音乐教育中,歌唱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通过开展歌唱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幼儿创造力[3]。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认知特点,选择歌词简单的、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风格多样的民间山歌小调,通过开展多样的活动,培养幼儿歌唱技能,更好培养幼儿创造力。比如:一是可以指导填编新词,让幼儿先熟悉民歌,然后进行集体探讨一起试着填写新词,并试着歌唱;二是进行自主歌唱,可以先教授幼儿基本的唱法,然后让幼儿试着自己歌唱或者多人合唱,考验幼儿的自主编排能力;三是改变歌唱的形式,比如开展轮唱、对唱和齐唱的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江南民间小调《茉莉花》,先播放民歌音频与展现对应的图景,让幼儿初步熟悉它的内容,之后指导幼儿赏析,认识到它表现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然后,教师先带领幼儿唱一唱歌曲,在多次示范歌唱之后,让幼儿试着单独唱一唱,之后再两人合唱、多人合唱、全班齐唱等。

  1. 运用民间山歌小调,组织开展韵律活动

幼儿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教师还可以运用民间山歌小调,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音律活动,指导幼儿进行舞蹈、律动,以及参与趣味音乐游戏等,以此更好达成音乐教育目标。比如像是根据山歌小调的节奏与曲调等进行身体律动,根据山歌小调的内容开展歌舞游戏、听辨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根据山歌小调的整体创编儿童舞蹈等,都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例如,江南小调之《无锡景》,其声音是柔和与亲切的,具有江南民歌细腻婉约的韵味,教师可以根据五声宫调式,结合起、承、转、合的结构,趋于下行的旋律,以及“呀、末”等语气助词,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韵律活动。教师可以先指导幼儿创编舞蹈,之后开展歌曲、听辨等游戏,提升韵律活动的趣味性。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音乐教育中,借助民间山歌小调培养幼儿创造力,教师可以根据民间山歌的主要类型,结合起旋律、音色、内容等特点,引入适合幼儿认知的、多样化的民间山歌小调,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指引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在指导与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创造力,更好达成音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段青青. 幼儿园民歌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懂 李. 幼儿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J]. 教育研究, 2020, 3(5):34.

[3]孟薇. 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 戏剧之家, 2016(8):21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