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病人的积极心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病人的积极心理干预及效果分析

陈红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肿瘤放化疗科护理单元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西部妇幼研究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 成都市 610041

【摘要】目的 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在积极心理干预下的情绪变化。方法 选择70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治疗病患,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其中35例归为观察组并给予积极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RPFS评分及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认知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行为疲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分别降至(40.19±2.44)分与(43.16±2.97)分,同期远低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心理干预有利于帮助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心理干预;RPFS评分


目前临床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以化疗治疗为主,容易让患者产生心理压力,加上化疗治疗带来的不适感,患者易出现明显负性情绪,表现出情绪低落、对治疗配合度不高甚至抵触等行为[1]。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积极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0年2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住院病患共70例,均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年龄区间处于25-49岁,平均年龄(37.91±3.15)岁。观察组年龄区间处于27-50岁,平均年龄(38.04±2.79)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我院确诊为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包含绒毛膜癌及侵蚀性葡萄胎,病灶不接近浆膜层,符合化疗治疗指征且已经开始化疗至少1个疗程。

剔除标准:认知障碍、癌细胞转移、意识不清、沟通不畅、肢体功能障碍/残缺。

1.2一般方法

两组均由专科护士讲解化疗治疗的注意事项、化疗目的、疾病好转状况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个性化护理

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经济条件、家庭状况等制定适合的心理干预方案,强调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与情绪引导,取得患者的配合与理解,但并不对患者的选择做出主导或干预[2]。需在引导下让患者了解配合化疗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在主观能动性下主动参与后期治疗方案的商议以及选择中,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期望值。

1.2.2心理疏导

本次研究中患者大多存在情绪低落、孤独感、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护理中需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精神状态、文化程度、年龄、性格特征、家庭支持等,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对负性情绪加以疏导,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3]。列举疾病成功控制案例,让患者产生治疗信心,调动其积极性。连同患者家属朋友共同展开关怀,降低患者孤独感,提升其社会性。引导患者积极倾诉内心负性情绪,通过冥想、宣泄等方式调节情绪,让患者保持清醒的觉知,避免被不良情绪控制。

1.2.3健康宣教

通过一对一讲解、专题讲座、健康教育视频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方案、治疗目的、临床表现、应对措施、疾病预后等。并告知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让其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未知造成恐惧感。

1.3观察指标[4]

1.3.1癌因性疲乏

采用RPFS量表评估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包含认知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行为疲乏四个维度。分值评估:无疲乏(0分)、轻度疲乏(1-3分)、中度疲乏(4-6分)、重度疲乏(7-10分)。

1.3.2负性情绪

采用SAS量表及SDS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程度,分数越高表示负性情绪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RPF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PFS评分

统计护理后两组患者RPFS评分,显示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表一:RPFS评分对比表(分)

组别

认知疲乏

情感疲乏

躯体疲乏

行为疲乏

对照组(n=35)

6.27±0.54

5.26±0.47

5.85±0.60

5.53±0.31

观察组(n=35)

4.96±0.65

4.71±0.39

4.65±0.37

4.70±0.29

t

16.274

22.119

20.368

18.542

p

0.002

0.010

0.000

0.006

2.2负性情绪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所下滑,同期观察组分数均更低(p<0.05),详见表二。

表二:负性情绪评分对比表(分)

组别

SAS

SDS

对照组

(n=35)

护理前

51.26±3.26

60.33±3.71

护理后

48.46±2.94

51.71±3.52

观察组

(n=35)

护理前

51.30±3.41

60.29±3.68

护理后

40.19±2.44

43.16±2.97

t

护理后

19.372

21.664

p

护理后

0.000

0.000


3 讨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恶性度较高且罕见的妇科肿瘤类型,指的是在处理原则、临床诊断、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高度相似性的绒毛膜癌或侵蚀性葡萄胎。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给予支持性照顾具有高度必要性,除了临床医疗各项手段外,还需给予患者心理帮助,避免患者独自承受来自身体不适、社会观念、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压力。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一方面在化疗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癌因性疲乏、化疗不适感;另一方面在负性情绪引导下容易思虑过重,担忧是否会影响自身生育功能、是否无法有效控制癌细胞等。人类的精神活动与免疫功能具有直接相关性,负性情绪会对免疫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可能造成化疗效果下滑,因此对患者的积极心理干预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积极心理干预下癌因性疲乏指数更低且焦虑及抑郁程度更低,证实了积极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贺云霞,武婷.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病人的积极心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 护理研究,2019,33(06):1069-1071.

[2]王红,黄一华,余丽. 支持性照顾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焦虑、抑郁及性功能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7,15(09):1129-1132.

[3]陈洁,戴芙蓉.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病人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20,18(19):2339-2341.

[4]热仙古丽·买买提,张妍. 56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化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21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