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I的大学英语在线交互模式建构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3

基于 CoI的大学英语在线交互模式建构及应用

孔德蓉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520

摘要:在智能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呈现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等特征,使得“教”与“学”交互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学习者由“共位集中式”转变为“异位散布式”,在当前情况下,如何使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和线下课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基于此,本文以“交互性”为切入点,依托“大学英语”课程,以参与该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性社区(CoI)为理论基础搭建TSELC在线临场感框架,探讨疫情期间“同步在线直播”和“异步在线学习”中交互性的建构及应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 探究性社区 临场感 交互模式

基金:本文系2020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专项“基于CoI在线临场感的大学英语交互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20CWZJ20);2019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英语混合式金课建设”(201902078017);2020年青岛理工大学教改课题“后疫情时期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交互性研究”阶段性成果。



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高校师生积极开展云端授课学习,学习者由“共位集中式”转变为“异位散布式”,在当前情况下,如何使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和线下课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继续促成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如何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都要直面的问题。

针对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制定,陈莲珍教授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外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陈莲珍,8)。近年来,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在线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传统课堂教学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线教学将长期共存并深度融合,更加快了在线教学由“新鲜感”向“新常态”的转变。2020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提出“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以及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32)。“教学手段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32)。因此,如何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就变得十分重要。

在智能化背景下,大学英语在线学习呈现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等特征,使得学习交互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交互性是在线教学的核心,“直接决定整个教学过程与结果,对于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刚、陈明选,83)。《指南》中也提到“关注师生间应有的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36),基于此,本文以“交互性”为切入点,依托“大学英语”课程,以参与该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性社区(CoI)为理论基础搭建TSELC在线临场感框架,探讨疫情期间“同步在线直播”和“异步在线学习”中交互性的建构及应用。

一、TSELC在线临场感框架

教育学中的交互理论随着远程教学的出现而诞生。“教学交互一直是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关键和突出问题”(徐亚倩、陈丽,62)。美国远程教育学家穆尔(Moore)在1989年发表的《三种基本交互作用》(“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s”)一文中,针对远程教学,提出了“三种交互作用”的学习理念,即:“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Moore,1-7),极大地促进了远程网络教学的发展和进步。随后学者希尔曼(Hillman)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者与媒体之间的交互。加拿大学者贝茨(Bates)按照交互行为所在的范围将其分为个别化交互和社会性交互。“个别化交互指学习者个人与学习内容和材料之间的交互,社会性交互指学习者通过各种工具与教师、其他学习者和朋友等之间的交互”(Bates, 16)。我国学者陈丽进一步明晰了“交互”这一术语概念,用“教学交互”替代了“交互”,界定了远程教育中交互的边界。基于Laurillard 的会话模型,陈丽创建了在线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包括“学生与媒体的操作交互、学生与教学要素的信息交互、以及学生的概念和新概念的概念交互”(陈丽,24)。本文的交互概念融合希尔曼、贝茨以及我国学者陈丽的理念,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既有个性化交互,又有社会性交互。本文关注交互的实践过程,学习者如何通过周围环境、给定任务等社会因素,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掌握。

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成为新常态,如何提升在线学习环境质量,减少学习者在线孤独感,提高学习效果,是目前高校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所采用的在线临场感(online presence)属于社交临场感类型,反映了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体现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媒体界面、学习者之间在情感、环境、行为、动作、认知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过程。本文以加里森(Garrison) 提出的探究性社区(CoI)模型为基本研究框架,在教学临场感(Teaching Presence)、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以及认知临场感(Cognitive Presence)的基础上,融入学者Shea提出的学习临场感(Learning Presence)(2012),以及Cleveland-Innes等人提出的情感临场感(Emotional Presence)(2012),构建大学英语在线交互的TSELC理论框架。其中,教学临场感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交互活动、指导在线学习,通过激励、聆听、提问、反馈等提供教学支撑和脚手架;认知临场感是指学习者认识到学习困惑问题,主动交换信息,持续反思和讨论,通过“触发、探究、整合、问题解决”等方式参与在线学习;社会临场感是指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创建信任的学习氛围,个体与群体进行交流合作;学习临场感是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支持自我提升、自我调节的认知、行为和动机等;情感临场感是指学习者的个体以及个体之间在感觉、情绪和情感等方面的外在表现。

二、在线教学应用

同步在线直播

本文将TSELC在线临场感五个维度与大学英语同步在线教学活动、异步在线交互整合在一起,将学习者、教师、学习平台、媒介界面、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其中,同步线上教学部分包括:电子书包、教学平台、PAD、智慧教室、电子白板、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微信等媒介工具。





表1 同步在线直播

60960bfdf194f_html_6467fa8f2ff23a82.png



异步在线学习

异步在线交互包括:小组讨论、协作学习、项目学习、自主探究以及测试评价部分。本研究试图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师生形成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精神,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在交互中达到无痕融合。

表2 异步在线学习

60960bfdf194f_html_85b4e86751be84e1.png

值得关注的是,在同步在线直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与媒介界面的交互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在异步在线交互过程中,在线课程的制作、虚拟教师主体的在线以及虚拟共同体的建构都成为较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视频的制作中,教师的声音在场或是形象在场更能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能,促成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同时师生虚拟交互以及生生异步交互都可以减少学习者的情感孤独以及互联网媒介产生的情感缺失。教学资源遵从多模态认知的方式,融合学习者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位感知功能,符合“互联网+”、“智能+”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将显性英语技能教学与隐性思政育人相结合,实现有意义的信息传播。具体方式如下图所示:

表3 疫情期间同步直播与异步交互方式

60960bfdf194f_html_dd099cd3d71b3b21.png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制定的在线临场感测评问卷基于加里森探究社区临场感量表,共分为10个题项,主要测量学习者在线学习效能感、师生交互满意程度、学习者之间交互满意程度、学习者与学习媒介交互满意程度、学习者在线学习自我效能感满意程度等方面。问卷题目设置为单选题,根据参与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项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分别对应1-5分,每份问卷满分为 50分,单项5分为在线临场感最高水平。

2020年6月,《大学英语I》课程结束后,本文对全班43名环境类理工专业学生发放电子测评问卷,共收回40份有效问卷,在线临场感量表题项平均得分为 4.12 分,表明疫情期间通过同步在线直播式教学活动以及异步在线交互活动,学习者所感受到的临场高较高,学习者与媒介平台、学习者与虚拟学习共同体、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交互程度较高。

表4 疫情期间同步直播与异步交互在线临场感测评问卷

60960bfdf194f_html_2794737ab9d1558d.png


除了在线临场感测评问卷之外,本研究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对“I Test”、“U校园”等交互平台中学习者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探析基于临场感的在线交互模式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

和传统的教室授课不同,在线教学中学习者往往会感到情感孤独,同伴支持感较弱,师生互动感不强等。但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如果教师以TSELC在线临场感为框架构建教学内容,将教学临场感、学习临场感、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情感临场感融入教学设计中,把媒介看作教与学中的一环,而非简单教学工具,突显学习者与媒介平台、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者与虚拟学习共同体、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过程,可以较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者自我效能感。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的临场感知会随着课程时间的增长而上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互更多的成员,其临场感普遍偏高;早期以教师为中心的同步、异步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的交互频次较低,而中后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交互频次较高,同时期的测评成绩较高,参与者自我效能感较强;在虚拟社区中,参与者使用情感语言、情感符号进行交互的场域,学习者协作交互的能力越高。

四、 结语

近年来,与《大学英语》课程相关的微课、慕课资源层出不穷,传统授课模式逐渐被翻转课堂、SPOC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取代。但在线学习的效果一直不佳,因其交互频次低、临场感弱等原因而遭到诟病,致使部分学生将线上课程部分等同于“刷课”、“走流程”。2020年春季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得高校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号召下,在线教学走向“新常态”。本研究表明,基于探究社区临场感的在线教学,可以将多种教学交互联结在一起,使得学习者与虚拟共同体、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在线学习资源、学习者与新媒介界面、学习者与自我认知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互,从而产生高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电化教育,2004(5):24-28.

[3]何莲珍. 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的历史使命 [J]. 外语界, 2019(1): 8-12.

[4]陈刚、陈明选:基于网络学习绩效的个别化交互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第2期。


[5]Michael G. Moore. Editorial: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3(2):1-7.


  1. Bates A.W. Interactivity as a Criterion for Media Selec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J].Never Too Far,1991:16.

作者简介:孔德蓉,女,汉族,研究生学历,讲师,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