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研究

于文凌

尤溪县第二中学 福建 三明 365118

摘要:道德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思想品德与人格修养的试金石,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对此,本文也将以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制教学为切入点,从道德实践活动的应用出发,分析道德实践内容渗透的重要意义,并探讨具体的实践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现代化的高效课堂,改变以往灌输式的现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道德实践活动;应用价值;应用方法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相对有限,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各种外来思想的干扰和限制。再加上,新时期的初中生从小就与互联网的接触十分密切,他们在课余时间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事物和新鲜事件,这就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和污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纠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通过特定类型的道德实践,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向的世界观。

  1. 分析道德实践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转化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从新课改中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让学生懂得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和必要性,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而且,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也顺应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课程设置的本质,也就是为了体现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推动道德实践活动的介入,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涵,把原本枯燥的知识以更加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也可以让教师调节课堂结构,实现更佳高阶层的教育目标。

其次,道德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推动学生的知行合一,解决学生知行脱节的问题。当下,尽管许多初中生都了解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具备道德认知与分析的能力,但他们的行为习惯却并没有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限制下,许多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把学生当作接受道德的容器,教学内容的设计严重脱离了实际生活,简单的灌输抽象性的理论,这就导致学生成为认识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子。值得注意的是,道德中的知与行,本身就是德育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知和行的相互转化。在这其中,实践环节就是执行过渡的重要工具,能够真正触及到学生的灵魂,可以让学生把思想转化为行动,真正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信任。

  1. 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加强道德实践的方法

  1. 创设生动课堂情境

教师应当让学生在特定氛围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熟悉感和亲切感,自觉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参与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把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品德。例如,在学习与情感世界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升国旗仪式,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在观看之后的情感。并为学生设计情境体验:如果你在生活中看到有人遭受欺辱,你会产生何种情感或者是思想,你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如果你决定见义勇为,并且出手相助,那么你是否会感觉到正义感?这里的正义感从何而来?以上这种情境性的提问,都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注重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集中自己的感悟和思想,并充分表达出来,实现思想认识和行动能力的协调统一[1]

  1. 引进真实案例

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社会中真实发生的案件,把原有的抽象知识点转化为更加具象性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和印象,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社会上的犯罪案件,让学生针对违法人物的行为作出分析,让学生辨别犯罪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意识到自己在今后的成长中绝不能成为这种违法分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守法自觉性。

  1. 积累充足的生活经验

生活本身就是经验和知识的核心来源,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应当回归本质,从原有的说教模式中脱离出来,实现抽象到具体的灵活衔接。教师需要让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让道德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学习与老师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工作进行记录,展开考察采访,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教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在课堂实践的时候,也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带入老师的角色管理班级的纪律,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教师的艰辛,即便是那些平常故意捣乱的学生,也会体会到老师的无奈与气愤。这种感同身受的教学手段,往往比苦口婆心的说教更为有效,能够让学生形成高度的价值认同[2]

  1. 增强情感体验

在正式开始道德与法治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做好教案设计,明确情境设定的目标和主题,要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并与课堂学习内容充分结合到一起,把生活情景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触动自己最为切实的感受,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思想,内化为自身必须具备的品质和技能。再加上,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本身就更加贴近社会和生活,所以教师的情境设定必须要与教材上的主题相吻合。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出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的新闻,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你在学校对某一同学产生了不满,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然后再为学生讲授基本的法律常识,传授给学生调节心态的小方法,让学生养成冷静且客观的思维习惯,维护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与他人展开友好的交流和沟通,避免出现校园霸凌或者是暴力这种问题。另外,教师也应当保证道德实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老人摔倒之后到底应不应当扶起来?如果摔倒的是你自己的亲人,你希望周围的人怎么做?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实践活动能够充实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变得更加丰富,所以理应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本文通过情境的创设,真实案例的分析,角色代换,情境体验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道德实践活动的应用方法,充分结合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内容,也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教师也要引入现代社会的热门事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参与道德实践。

参考文献:

[1]红玲 李.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J]. 教育研究, 2019, 2(3).

[2]林灵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J]. 读与写(教师), 2020(4):0202-0202.

本文系三明市2019年常规课题 【社会实践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JYKT-1906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