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积极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通过积极评价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李小欢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风轮初级中学 712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思想,不能再将提升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学工作的唯一任务,要在教学工作中逐渐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通过积极评价工作对学生产生影响,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效能感,保证学生可以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估,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积极评价;自我效能感;培养工作

引言: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通过自我对某个事件的认识,来评估自身完成事件的可能性。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某件事情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进而提升学生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在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信心,以此实现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大幅提升。

  1. 运用多种的评价方式

在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加强对自身的能力的认识,以此树立正确的自我效能感。而在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而保证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减少学生对评价工作的抵触。在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中,要确定多样化的评价目的,不仅仅要加强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评价,确保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在评价工作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解题过程等到多方面进行评价,确保可以使得学生树立自信,认为自身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学生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在网络中搜索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以此了解相关知识。教师要对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肯定的评价,并对学生查阅知识的方式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而学生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对自身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技能进行全面的认识,在以后出现相同教学任务时,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评估,以此体现出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

  1. 满足分层次提出问题的解决的要求

每个学生在班级内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备自身的特点,因此,在使用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工作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针对学生个人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得后续在社会建设中得以应用。班级内学生的能力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全面的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基础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教材内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要求,确保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完成教师所提出的任务,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任务要求通过努力完成相关工作,在学生体会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自信,以此形成一定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在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工作中,教师要明确该能力的提升的基础是学生个体,在相关工作中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保证自我效能感培养工作皆以学生为切入点,进而提升教学教育工作的质量。而在尊重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上,教师要在实际教材知识教授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在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条件下形成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在普通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兴趣,使其积极的融入到教学工作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率。而在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工作中,教师也应当认识到使得学生在成功的经验中摸索,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经验,促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形成,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学生始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不能对出现问题以后的部分进行体会,而且会使得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无法对自身的学习任务完成工作进行总结,学生难以形成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后,学生在心理上认为自身没有依靠教师的指导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以此具有一定的心理成就感,并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会在班级内对学生进行肯定的评价,进而使得学生体会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快乐,在自我意识中提高对自身的认可,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3]

  1. 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该能力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情绪状态的观察,进而保证相关工作的全面性。教师要明确学生如果处在负面的情绪中会降低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通过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情绪后,学生的思维会变得相对较为活跃,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我效能感。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工作,正确看待学生在反复遇到学习阻碍时出现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此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形成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逐渐的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素质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纠结无法解决的问题且出现焦躁情绪时,应注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可以消除自身的情绪,以此调节学生心理状态,逐渐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结论:教师在通过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来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过程中,应注意应用多种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能力,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在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工作中要分层次的提出问题供学生进行解决,在锻炼学生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而且在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进而使得学生逐渐提升自身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教师要提高对学生情绪的关注,防止学生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失去对自身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盟. 高一学生生物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和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陶文晶. 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的实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3]赵婉伊. 中职生自我控制能力、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