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追问时机 激起课堂浪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6
/ 2

把握追问时机 激起课堂浪花

黎婷婷

广西 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中心小学

摘要:课堂追问是是一门教学艺术,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追问,能够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能够在学生的心田开出自然而鲜艳的花朵,能够让课堂成为生成智慧的快乐驿站。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善于把握追问时机,往往能让我们的课堂魅力四射。通过有效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得到绽放,让课堂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桥梁。

关键词:追问时机;追问技巧;教学艺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引发师生对话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问题,就是一个深入探究的切入点。然而,对于一个数学知识点而言,仅有一问是不够的,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二度追问,三度追问,甚至四度追问。成功的追问能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进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问题意识。何

时追问、何处追问,是非常重要的,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善于把握追问时机,往往能让我们的课堂魅力四射。

  1. 学生出现偏差和错误时及时追问。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有价值的追问,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对知识理解参差不齐时查漏补缺。教师在学生出现偏差和错误处追问,提出的问题往往更有针对性,更具意义,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课堂会更精彩。记忆很深的2013年我上的一节公开课《半圆周长》,计算时,开始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半圆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面对学生的错误计算,我追问一句: “半圆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接着让大家讨论 ,经过讨论 ,得出正确结论。 面对学生的错误认知 ,我在课前已经有所预设。或许,我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半圆的周长是怎么回事,但这样的做法对于学生而言没有任何学习体验,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我“ 欲擒故纵式”的追问能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被激活、灵感不断地被点燃 ,进而享受探究学习的乐趣 。

二、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处及时追问。

在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处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追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往往能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明朗化,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在“2015年黄田镇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身为“蚂蚁团队”队长的我,主动执教镇级研讨课《角的认识》,本课的难点是“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叉口有关,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展开的: 通过对黑板上不同角的比较异同之后,引导学生得出: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让我们来做个角研究一下吧。你会用上哪些工具? 学生用学具袋中的小棒做活动角。以下是课堂中的小片段:

师:现在让你的角越来越大,你会怎么做?

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如离开、分开、叉开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张口”概念。

师:让你的角越来越小呢?

生:学生自主进行操作。

师:说明角的大小是与它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请你摆一个和老师摆的角差不多大的角。

追问:你确定你的角比我的角大了吗?

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是”。

师追问:哪个有勇气上前来和老师的角比一比?

点名学生上台,学生的角与教师的角放在一 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用教具摆出的角边又粗又长,在强烈的视觉矛盾中学生开始疑惑,到底是教师摆的角大还是自己摆的角大呢?

师追问:你现在还觉得你的角比我的角大吗?

生:该学生略有迟疑,好像是你的大。 其他学生也开始思索,然后慢慢开始表达:角的大小与边画得长或短无关,角的大小是看两条边的张口大还是小。

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是与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画得长或短是无关的。对吗?

师:拿一把剪刀剪短角的一条边。

师追:那现在老师的角变小了吗? 师再剪短另一条边。

师追:现在呢? 如果再继续剪呢? 教师把其中一条边拉长。

师追:现在呢? 接着再拉长另一条边,现在呢? 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快速的追问中,学生深刻而直观地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画得长或短无关”。我设置在知识难点上的追问,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冲击与碰撞,知识在不断的碰撞中领悟,智慧在不断的追问中闪现,数学的思辨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课堂意外生成时及时追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学生的学习经常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很多教师将这些“意外”事件视为课堂的最大干扰。一旦出现意外,经常一句话搪塞:“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其实这些“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是张扬学生个性、深化学生思维的最佳契机。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而且要善于捕捉,对于有价值的“意外”要及时追问,让这些“意外”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

例如:我在2016年上的示范课《万以内退位减法》,我是这样处理课堂“意外”的:当学生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组练习题,为了突破连续退位这一教学难点,有一道这样的题: 10000-5678=? 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的竖式讲了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在做这一道题时一共进行了几次退位呀? 生:一共进行了四次退位,并且都是连续退位。师:是呀,我们在做这一类题目时千万要注意不能忘记了退位,不然就错了。

这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一道题不退位也可以做呀,并且不容易错。其他学生向这位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并纷纷议论开来,都表示这一道题不退位一定是错的。这时,我及时进行了追问:那么你是怎么做这一道题的,能和大家分享你的方法吗?

生:在计算10000-5678=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一道题看做9999-5678 ,这样就不用退位了,9999-5678=4321,口算也可以算出来,然后把4321+1就得到4322。这样算起来又对又快。此时,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响起了来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位学生富有创意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转化思想,当课堂出现意外生成时,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机智,对学生的“意外”要进行有效处理。本课例中,我充分利用了“节外生枝”的教学资源,采用“临时转舵式”的追问,不仅保护了学生坚持真理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生成了精彩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充满生命灵性的,在动态的数学课堂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往往是是张扬学生个性、深化学生思维的最佳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类意外,及时追问,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让我们的课堂绽放智慧之花。

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听到有教师追问“你确定吗?”“是这样吗?”“能把你的思考过程分享给大家吗?”等等,这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一种追问技巧。总之,课堂追问是是一门教学艺术,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追问,能够架起预设和生成的桥梁,能够在学生的心田开出自然而鲜艳的花朵,能够让课堂成为生成智慧的快乐驿站。教师要把握追问时机,通过有效追问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得到绽放,让课堂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年第3期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版

[3]魏龙宇. 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陕西教育出版社

[4]王悦.学校教师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5]孙文波.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6]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 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