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案+小组”模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乐趣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1
/ 2

基于“导学案 +小组”模式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乐趣的探讨

何惠娟

广东省江门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 广东开平 5293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前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为主题,用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在合作状态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自我。利用导学案编写,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教师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组织者,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参与主体,形成高效数学复习课堂。

关键词:“导学案+小组”模式;学生数学;学习乐趣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学科,不仅可以从综合性的角度提升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也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知识提供了帮助。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过于机械化地接受,不能从理解数学内容的角度灵活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之中,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导学案+小组”模式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将主要围绕“导学案+小组”模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1. 导学案+小组”模式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

“导学案+小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在讲台讲解演算知识,学生在台下认真听讲的固有模式,教师通过为学生营造互动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和问题讨论环节中的主体性。教师通过课前完成准备导学案的工作,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对课本内容知识体系进行探究和深入思考,学生通过在小组中抛出问题共同解决的方式,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说改变了只懂得机械接收教师讲解的不良学习习惯。而且,学生在小组活动讨论中,听取其他同学的看法见解之后形成自己的思考,进而得出数学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意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乐于听取他人意见和看法的良好习惯,在小组互动中,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惰性的概率。

在导学互动环节中,数学教师除了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导学案之外,还应该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引导。通过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二、编制数学导学案,锻炼学生预习能力

预习是上好初中数学课的准备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如果能够与学生就导学预案进行良好的交流,那么就会避免预习很多无用的细节,数学学习的目的性是比较强的,而且,解题思路的掌握也需要学生能够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如果能够就此基础进行举一反三,那么后期的实际学习就会事半功倍,而且还能够解决很多延伸的数学问题。在对于知识温故知新的进程中,设置的问题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往往在导学案的预案中就已经注重体现教材知识点的重难点,对于学习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线索,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功能的提升方面,给予教材知识的简单预演。

比如,在上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节课前,教师针对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设计一份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回家预习并将知识点填充完毕。教师说:“同学们在填写途中对不了解的知识做重点标记,在下节课提出来一起讨论。”下节课,同学们通过导学案的大纲进行预习碰到许多问题,一位学生问:“如果两条直线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它们一定会重合吗?”教师说:“一定重合,而且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把两条重合的线当作一条。”另一位学生说:“我通过导学案预习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那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是什么情况呢?”教师说:“你通过导学案预习能提出这么高深的问题,回家有认真思考。如果不在一个平面,那么我们可以根据空间平行线定理判断,一般分为垂直,相交,平行三种情况。”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针对性去预习,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帮助教师更好的导入数学新知识。

三、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各学科的知识难度也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初中数学的知识点不像小学知识那样浅显易懂。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听课也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师要建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对话交流导入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呈现。

比如,在上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模式导入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说:“哪位同学告诉我在平面内,直线与圆有哪三种关系?”一位学生说:“有相交,相切,相离三种关系。”教师说:“可以具体一点说吗?”这位同学继续说:“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当d〈r时直线与圆相交;当d=r时直线与圆相切;当d〉r时直线与圆相离。”教师说:“回答很好!”另一位学生说:“那么以上那些条件可以互相推理吗?”教师说:“当然可以。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相切的知识引申出‘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这个知识点。”教师通过课堂互动模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究知识。

三、 导学案支撑下的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数学知识

导学案里一定要设计小组学习方式。这并不是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只因它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小组学习方式的创立,除了依据社会心理学原理,强调人际交往对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外,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小组学习是探究性学习必须坚持的形式。构建学习小组时,一定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又要有相同层次的学生分组。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是为了让他们互相帮助,同层次的学生分组则是为了让他们共同讨论、探究。教师必须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这样他们才能明白自己的职责。小组学习中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这也是体现我们教育个性的时候。

比如,在上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三角形内切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数学问题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探究,从而通过学生探讨的结果导入重点知识。教师说:“小组间思考一下如何在一块三角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探讨,一个小组的成员说:“为了使圆的面积最大,这个圆应当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尽可能贴近。”教师说:“很好,其他小组还有什么想法?”另一个小组说:“这个圆应当与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切。”教师说:“两个小组的想法都非常棒,通过这个问题也就引入今天的重点知识。哪个小组可以告诉是什么?”一个小组成员说:“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作三角形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作三角形的内心。”通过增加小组学习机会,引导生生之间交流探究,达到巩固学生知识点的目的。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中学生的认知相对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问题。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解决它。这时,教师需要做好指导。因此,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指导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积极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其创造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总结知识点,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以全等三角形的内容解释为例,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难免会有许多不够全面的地方,此时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让学生更深入系统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最好能够结合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围绕导学案,开展小组合作,将这种模式运用到了实际初中课堂教学中。导学案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有着转化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小组合作是导学案教学的载体。教师要成为一名指路人,不断地鼓励和启发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导学案支撑下的小组合作既延续了两种教学模式的各自优势,又填补其弊端,使课堂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学案导学”对“导学案”教学的启示[J]. 陈祖艳.  新教育. 2015(03)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姜桂贤.  新课程(下). 2018(03)

[3]浅谈初中数学“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J]. 郑立奋.  学苑教育. 2014(12)

[4]初中数学在“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分析[J]. 孔剑锋.  亚太教育. 2015(10)

[5]探讨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J]. 施伟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06)

[6]初中数学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陈惠.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24)

[7]中职数学教学运用“学案导学”模式的研究[J]. 任莹.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