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关注学优生的心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 关注学优生的心理

张丙喜 济南市燕柳小学 ,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目前,中小学出现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加,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业而忽视了他们的成长,急功近利,学校、家长和社会也以教学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工作。举世浮躁的社会让我们忘记了教育是为了教育培养人这一终极目的,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发生在中小学甚至更早,关注学优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是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或者课题。

【关键词】 学优生的心理 ;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教书育人,任重道远


目前,中小学出现心理方面问题的学生逐年增加,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当下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老师、家长们总是会多关注班里的后进生,往往忽略这些学优生,但其实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由于年龄小,不知道如何面对,而导致在中小学生中出现了自杀事件,犯罪事件等等。有的尽管没有爆发,却也埋下了隐患。

  1.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注重成绩,忽略成长
    学生未来的幸福比目前的学业成绩重要的多。学生未来的幸福并不取決于目前的学业成绩也不取決于他未来的学识有多高。有很多学习优秀的学生承受着比学困生更大的压力,他们从小体验成功,一直是家长的骄傲,老师表扬的对象,同学的偶像和榜样,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往往一蹶不振或采取极端做法。

2018年,在我所教的六年级一班里,有一个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那双孤独、警惕、胆怯的目光,总是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心不快乐的孩子,尽管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经过了解,我知道了他是一名转学生,家长为了让他升入一个教学资源相对较好的初中,五年级的时候转入了这个班。在随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发现他思维敏捷,聪明好学,但非常内向,拘谨小心,孤独无友。经过与家长沟通,我清楚了主要起因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所致。于是,我开始了他的心里疏通工作。
首先,我要做的是改变家长关于孩子成才的理念。以往,这个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教育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经常表扬别人的孩子,批评他不够努力,不珍惜时间,总拿别人孩子的优点比较他的缺点。经过我的一番分析交流,在当时的情况下,家长听取了我的建议,主动关心孩子的业余爱好,还鼓励孩子业余时间练习篮球。渐渐的,孩子开始和父母沟通交谈了。
其次,我尽量在班里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一次,他因为在家中服用中药迟到了,这种情況一般是可以原谅的,但我却要“惩罚”他,要求他在英语课之前上台为大家唱歌。他的一曲美国乡村歌曲“Country road,take me home”打动了班内所有的同学。同学们第一次了解到,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还多才多艺。后来,我还为他创造多次为同学服务的机会,精心安排他为同学们讲题。慢慢地,他恢复了自信,脸上渐渐有了难得的笑容。后来他毕业了,考上了一所重点初中。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乐观、自信的翩翩少年了。

2.评价单一,缺乏鼓励
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智力是多元化的。有人理性,有人感性;有人善于动脑,有人善于动手。但观察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不难发现:教育过程缺之多元智力评价。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学生学习好就等于一切都好,学习不好一无是处。学困生由于长期得不到鼓励,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往往变得自暴自弃,一事无成。学优生也同样面临很大的压力,唯恐有人会超越自己。而且过多的赞美和表扬往往使这些所谓的“优等生”辨不清方向,经不起挫折,迷失了自己。所以,往往学优生的心理问题会更加严重。例如,2007年,一名已经毕业于我省实验高中,后考入重点大学的薛姓同学草率地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几年前,中国著名大学毕业生,在美国投湖自杀;中国某名校学生刺杀教授;药家鑫开车撞人后残忍杀害受害者;2011年,一北大才子,仅入学一个月就自杀身亡......,这样让人痛心的例子太多太多。目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往往更注重对学困生学习上的转化,却忽略了学优生的心里疾苦。久而久之,造成了类似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上帝为一个人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他打开一扇窗”,人生要学会选择和取舍,要看到并且利用自身的优势才能获取人生最大的快乐和成功。未来的幸福,取決于他们对世界万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而这种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法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观。

  1. 教书育人,任重道远
    做“教师,不做“匠人”。毕竟,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考试的机器,学生的成长比学生的成绩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大量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目前的教育中,过度重视了成才成器教育,而生命教育、人格教育、责任和担当教育严重缺失,以至于造成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不能平和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能与世界和谐相处。比如药家鑫,他本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可是车祸以后极度的恐惧和胆怯造成了难以控制的疯狂,他也为自己的这种疯狂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的案例着实令我们反思。

  2. 结语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更要反思教育的最终目的,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更应该让教育回归本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让我们做真正的教师,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不要做单纯的知识倾诉者、传播者,让教育通过我们实现文化知识与文明素养、书本知识、智商情商的统一。


【作者简介】张丙喜(1973-),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现在济南市燕柳小学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燕.让语文课堂在“有效”中建构[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