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国际合作交流如何推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7
/ 2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国际合作交流如何推进



王惠莹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520

摘要:国际交流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背景下产生的,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在全球范围内与世界各国教育主体发生的合作,是进行教育信息资源互换的过程,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为驱动力的。应当在疫情背景下促进合作双方达成共识,进一步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科研合作、师生交流、学术交流和联合办学达到合作交流目标。

关键词:高校;合作交流;疫情;优化措施

新冠疫情是一次全球性的危机,对世界有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的防疫形势和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高校还要做好思想准备,深刻认识疫情常态化下国际交流合作特征,积极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模式,采用新路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主动转变合作的思路,解决传统国际合作交流的问题。

一、疫情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造成的影响

1.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疫情防控新常态下我国正处在更加激烈的人才交流竞争环境当中,为了更充分的应对疫情影响,各国人才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全球人才流动出现了新局面。很多留学生不能完成学业选择回国,还有的留学生虽然留在国外继续学业,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中断学业,这对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是不小的损失。要求我国高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争取把优质人才留在国内提供了机遇,有助于我国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积累人才,同时为吸引人才带来了新契机。

2.合作领域限制增加

随着疫情转变了传统的竞争模式,某些国家限制中国留学生,一些尖端领域禁止中国留学生的学习,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出现较为严重的排中情绪,这对我国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但是,随着中国抗疫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希望来到中国学习,特别是一些友好国家青年希望来中国学习,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医药、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感兴趣,这对于促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深入进行,拓展合作交流的范围有积极作用。

3.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虽然疫情给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有些高校国际合作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因素,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教育对国外留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大量学生向往来到中国学习。中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得到不断增强,中国高校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当前,一些基础设施薄弱国家的高等教育受到较大冲击,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教育经费锐减,进一步加大了国际教育发展差距,中国高校日益重视在国际合作中开展教育援助等国际活动项目。

二、疫情防控新常态下高校国际合作原则

1.提高国际合作交流的主动性

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深度进行,我国高校还要抓住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机遇,着力提高高校合作交流的深度,创新合作交流的形式,按照“以我为主”和“为我服务”的方针开展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首先,主动寻找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契机,积极挖掘优质的短期合作交流项目,探寻开展优质教育合作的方式,争取量身订做特色合作交流项目。其次,大力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推出特色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从而满足我国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第三,发挥我国教育资源的实用价值,在一系列线上项目中占得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先机,及时调整合作项目进程,重视提升合作质量,从成本与效果角度同时优化改革。

2.增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协调性

疫情防控新常态下还要加强高校之间的沟通,建立国际合作项目的交流机制,进一步明确合作交流项目的分工,通过线上交流的成本保持强有力的沟通,有效降低教育合作项目的成本。首先,制定完善的交流方案,明确交流合作的要点,加强对不同角色的组织管理,更好的促进教师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由外事秘书进行合作项目的跟进,及时的落实交流合作的细节。其次,为合作交流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简化线上交流的繁琐步骤,开发优质的常态化线上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促进线上交流活动的进行,实现形式与内容创新,满足个性化合作需要。

3.提高国际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高校国际合作交流还要向纵深发展,力求线上项目的扎实、有效和深入实施。首先,全面加强合作项目的管理,管理者应当组建班级群,以多种信息化的手段实时传递相关动态信息,及时搜集反馈教学建议,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其次,经常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沟通,经常介绍我方情况,了解对方诉求,及时解决共性问题,就个性化问题进行协商。第三,在合作项目结束时还要进行评价总结,挖掘合作的亮点,从不同视角分析合作情况,从而集中构建学习共同体,达到推动跨文化交流深度进行,提高交流合作效率。

三、促进高校国际合作交流深度进行措施

1.掌握高校国际合作交流新方式

疫情冲击着国际合作路径与基础,疫情下的国际合作机制较为脆弱,加剧了大国之间的各种竞争,某些国家和利益集团推动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争夺。疫情一定程度上被意识形态化,影响到国家治理模式、党派选举。疫情也促进了在新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推动了新型交流合作的蓬勃开展。高校在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时应当充分的利用远程交流技术,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会议和云存储的作用,积极通过网络课堂开展交流合作,这对于深化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减少疫情的负面影响,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国际交流意义重大。

2.完善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新框架

新冠疫情影响了我国高校教育的正常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改革机遇。高校应当以疫情作为政策调整的契机,着力开展全球教育教学的合作,尤其重视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人才交流。例如,围绕全球共识性问题推动大科学计划和工程的实施,针对生命科学、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进行科研合作,深度参与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研究相关课题。从科技角度加强人才交流,深化与亚洲和欧洲国家的人才交流,高校还要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调整国际交流合作的模式,通过具体项目的分解组合获得国际组织支持,让国际科技人才远程介入高校项目。例如,制定完善的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探索国际间合作交流新模式,以国家资本带动民间资本参与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还要加强国际合作项目分类管理,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保障科技项目合作实施成效,构建更加精准的人才合作计划,从而有效降低国际合作的风险。

3.搭建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

我国高校还要深刻把握国际合作交流的现实,认识到在防疫新常态下出现的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强人才交流的顶层设计。首先,人才交流平台设计与国际人才合作交流计划相适应,提出更加精准的项目计划,减少资金浪费。其次,在政府的主导下完善市场引导和民间运营为主的平台,加强国际知识资产与知识产权的法律研究,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完善人才交流机制。第三,通过5G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平台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合作的有效性与优化合作流程,发挥远程合作的重要作用。第四,加强安全管理,发挥第三方技术平台辅助作用,有效降低网络交流的风险,保障人才技术交流的稳步实施,提高在线交流的安全性。

结论:疫情新常态下还要优化高校办学方式,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吸取总结以往合作交流的经验,积极开发特色合作交流项目,在国际合作交流中进行深化改革,满足新时代教育开放的需要,推动我国高校国际合作的品牌化发展,为实现人才技术交流的充分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显阳.中国高校对外国留学生仍将很有吸引力[N].光明日报,2020-06-11(12).

[2]王天宇.研究生对高校学生境外交流项目的满意度研究[D]. 海师范大学,2020.

[3]中国教育部 .《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高教厅〔2020〕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