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答题的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答题的素养

杨天伟

寻甸县金源乡初级中学 655207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对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考试内容和能力层次作了明确要求,但在期末检测和中考中学生的答题是不可观的,尤其是语文知识空白与运用的混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和答题的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素养,是提高阅读能力和答题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培养;运用;知识;素养

引言

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的培养目标之一,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很大比重,依据日常检测和中考学生答题情况,发现学生普遍缺乏语文知识,阅读没有文体意识和语文知识理解运用意识,答题随意,凭空想象,常常出现因知识点不全面、文体知识运用交叉混淆的现象,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建构语文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答题的意识和能力,。

1《课程标准》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对不同文体知识素养要求

1.1记叙文知识素养(节选)

1)修辞手法: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2)表达方式:了解文章中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2说明文知识素养(节选)

1)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特点及说明顺序: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获取主要信息;掌握说明的方法、作用、语言特点及说明顺序。

1.3议论文知识素养(节选)

1)论点与论据: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找出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分析判断。

2考题再现与学生答题情况

2.1记叙文知识素养考察与学生答题情况

2020年中考:《我所见的叶圣陶》第23题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的理解。

考察素养点:人物描写方法赏析。

答题情况:学生解答不能机敏地用语文知识(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找到答题的切入点,随心所欲,导致内容与题目要求相差甚远而失分。

2020年中考: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第17题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进行赏析。

考察素养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记叙文的描写。

答题情况:学生在选择角度时,不知道考察点在哪里,有从我的角度、作者的角度、客观的角度等多种情况,不会从语文知识运用的 “角度”去切入和思考。

2.2说明文知识素养考察与学生答题情况

2019年中考:《形神兼备中国画》第12题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020年下学期八年级郊县联考第15题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考察素养点: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分析。

答题情况:学生在回答说明方法时常把打比方答成比喻、作比较答成对比;写错字而改变意思,如举例子写成举列子,列数字写成例数字;文体混淆,有举例论证说明方法、倒叙的说明方法的、例比的说明方法等等回答,真是乱象丛生。

2.3议论文知识素养考察与学生答题情况

2020年中考:《多读多写》第21题结合自己读写经历,说说多读多写的好处。

考察素养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答题情况:由于学生对这道题的考察点不明,学生答题仅作为一个回答题来处理,导致内容单一,论据不充分,论证没有说服力,得分较低。

3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思考

3.1规范语文知识概念

目前对于语文知识的概念我认为不够统一,教辅书籍琳琅满目,说法不一,网络词条对于有些概念的定义和分类也是各吹各打,更有甚者有的期末考试答案都出现分类不当的情况(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就把排比也列入了表现手法赏析的答案里), 有形地影响着学生对有些概念的判断和运用,应该建立一套权威、标准的语文知识用书,力求语文知识概念准确、统一、规范,在表达与运用中体现语文味。

3.2以教材为依托,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统编版教材与苏教版教材从培养目标、组元方式等都出现极大的革新,在苏教版淡化语文知识素养要求的基础上,统编版以“双线”组元的方式,围绕“修辞、词性、词义和语境、同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反义词、短语、句子的成分、句子的主干、句子的语气、语序要合理、句子结构要完整、句子不要杂糅、句子成分搭配要恰当、单句和复句、复句的类型、恰当使用关联词”十七个知识板块,把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作为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教学中老师应该对这一体系建设引起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帮助学生筑牢语法知识的根基。

3.3转语文知识培养的方式,让学生乐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能力和运用

在教材重视语文知识及运用的背景下,教师的教要在教学方式、培养方式上作出转变,不能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把语文知识教死,语文知识应该与文本解读、实践运用有机结合,让语文知识活在文字里,千万不能让其死在概念上。比如我们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应在教学《春》一文时,结合文本相关语句,去欣赏、去感知、去体会词句的优美与生动,寻其源,学生知道有这样表达效果的原因,促成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比喻、感知运用比喻的妙处、乐于运用比喻去表达的目标,切忌不能把比喻这种手法单独、生硬、枯燥的讲解;再如“动词”教学也是如此,也应该立足文本、立足语境、搭建一些活动平台去认识、建构、运用。以一示百,形成能力。

3.4培养学生文体意识,划清文体界线

对于乡镇学生,文体不分的现象相当突出,以致学生不运用知识点答题或者文体知识混淆作答,教学或阅读中要培养学生对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辨析,划清文体界线,让学生解题时有清晰的文体意识,用“先死后活”的方式形成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对文体知识运用的张冠李戴。

3.5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题的意识

很多学生在做题时是盲目下笔的,心中没有考点,更没有语文知识点,其实在任何一道命题后都有要检测的考点或知识点,“考点是死的,考法是活的”,只是考察的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多变,更加隐形,要引导学生在解题时有透过题目见知识点的意识,形成用知识点解题的习惯。

总之,语文知识体系丰富复杂,或许有的说法都不一定统一,但从语文学科特征出发,建立学科基础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及运用能力,对提高学生解析能力,提升阅读水平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