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以生为本的问题情境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小学数学以生为本的问题情境教学初探

陈小玲

漳州市平和县育英小学分校 3637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的很多学习习惯、兴趣好爱的养成和这一阶段所接触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小学数学属于小学课程中的较难课程,涉及到逻辑思维和一些相关公式运算等,小学生在脱离日常生活,转而学习一些数学内容时不免突然一下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是应当以学生为基础,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生为本,对症下药,才能将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问题情境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堂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时效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知识,小学数学的课堂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愿意自发学习。教师要以生为本,制定问题情境相对应的教学方案,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多途径解读问题情境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以数学教师对数学问题情境的正确认知为保障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之所以出现将问题情境等同于课堂导入,问题情境脱离教学内容,问题情境限定于特定课,问题情境脱离三维教学目标等问题,都是因为教师没有对问题情境内涵建立深刻的认知,存在理解偏差。为了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有效地在数学课堂上发挥问题情境的价值,我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借由多样的途径对问题情境的内涵进行探究。具体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小学数学受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要求的影响,大力地探索问题情境,且结合探索结果和教学经验,书写了一篇篇以问题情境为主题的论文,出版了与问题情境有关的书籍。立足如此丰富的关于问题情境的教学资源,我利用网络渠道,阅读论文、书籍,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问题情境的内涵进行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我发现,所谓的问题情境,则是结合教学内容,借助数学场景展现数学现象,借由数学现象暴露数学问题,驱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而且,数学问题情境是贯穿于数学教学始终的,尤其,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想对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的应用,需要挖掘重难点内容,将问题情境有效地应用到课堂导入、课堂讲解和课堂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体验问题情境的不同价值,同时通过体验问题情境,产生数学探究兴趣,理解数学知识,加深数学认知,潜移默化地提升数学学习效果。此外,在体验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发展。总之,解决现存的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问题,教师需要正确认知问题情境,接着在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驱动下,创设问题情境,将其落实到数学课堂上。

二、多途径创设问题情境

(一)联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总结归纳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是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建构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复习,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针对数学知识总结归纳问题,不少教师会利用纸笔练习的方式。如此做法的弊端不用过多说明。学数学是为用数学。生活不仅是数学的来源,还是数学的归途。所以,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但要将生活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还要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应用数学。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组织数学教学的时候,会联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体验生活,解决问题,总结所学,加深理解。以“数据处理”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后,我围绕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为学生创设了回归生活,搜集家庭用水和用电数据情境,并指导学生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小组为形式,提出不同的问题,就问题进行回答。

(二)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是一门密切联系生活的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发展相对缓慢,在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存在诸多的问题。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常见的数学现象,将此作为创设问题情境的材料,使学生在迁移经验的过程中,展开对生活问题的分析和探究,真正地进入数学问题情境,借由问题情境,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获取数学学习乐趣,为今后自主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以“轴对称和平移”为例,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使学生掌握平移和轴对称的特点,理解平移和轴对称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体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平移和轴对称现象是较为繁多的,而且,学生作为生活的参与者,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平移和轴对称。基于这节课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尝试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同时,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作用下,建构新知。具体地,在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电梯运行、学校伸缩门开关、抽屉开合等画面,创设出生活情境。在学生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我围绕所展示的画面内容,提出问题:观察这些画面,你可以发现,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点呢?受到视觉的驱动,学生可以轻松地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在沿着一条直线做运动。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我继续提出问题:那么,在生活中,你见过其他与之相似的现象吗?学生在此问题的驱动下,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诸多的生活现象,并继续分析这些现象,总结特点,概括平移的含义。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确问题情境的内涵,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迁移经验,建构新知,同时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晏玉磊.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6):47.

[2]蒋丽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问题与改进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91):116-117.

[3]吴伟华.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