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000)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00 )

蔡白云

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教育培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人员。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的体质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和教师、家长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因其缺乏科学的家庭管理、健康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导致这一群体的学生大多出于“亚健康”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育管理经验,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的体质健康展开研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体质健康

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期望的结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加快,社会融合的不断深入,其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的体质健康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效果和成长状态,还使教育教学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僵局,阻碍其师生的共同成长。那么,如何在当前形势下,科学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的体质健康状况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体质健康现状调查、提升体质健康的具体对策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体质健康现状调查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体质健康展开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的体质健康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身体素质偏低。身体素质往往是指个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既能,其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在实际探访和了解中,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因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导致自身的体质机能发展不均衡。第二,体育活动不足。合理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提升体质健康,保证其健康的身体素质。在对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进行交流访谈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缺乏合理的体育习惯和兴趣爱好,未能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同时,受限于地域位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有效的交际活动,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内向、自闭等问题。

二、提升体质健康的具体对策

1、建立良好生活作息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主体的健康成长。在当前的发展问题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健康的时间规划和生活方式,导致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活动,影响其体质健康。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加强其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的生活作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发展体系,明确学生的成长目标,激励学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从而实现其素质培养的目标。首先,建立时间观念。班主任应科学引导学生形成时间概念,消除学生“时间还早”“再玩一会”“没多大关系”等观念,加强学生的自制力和自律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其次,建立生活作息。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证其体质的健康发展,指导学生按时睡觉,准时吃饭,做好相应的时间表。第三,养成锻炼习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保持身体机能的健康活力。

2、合理组织家庭活动

孩子的成长始终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指导,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随迁子女,更应注重家庭教育,保证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性,正确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念,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状况,合理组织一些家庭活动,如家庭登山、跳绳比赛、两人三足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成长之中,科学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时,亲子类的体育活动或趣味项目,还可以帮助家长更为直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所需和所想,进而帮助孩子实现其成长愿望。这不仅能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革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还使学生的体质培养更具有的德育性,这对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深入了解心理问题

体质健康不仅仅体现在身体机能方面,还能注重学生的心理培养。不良的心理问题往往会造成不可预估的行为后果,这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的心理问题,认真分析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和结果,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应对策略,及时处理并解决学社的心理困惑,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而保证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保持热情、友善的互动状态,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正确给予学生理性的判断和情感支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心理素质,这对其体质健康的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良好生活作息、合理组织家庭活动、深入了解心理问题等方法,不仅能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的体质健康,还使学生在家庭观念和生活意识方面得到加强,进而保证学生主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从当前体质健康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度分析学生的体质问题和培养难点,采取多元引导、多项发展的原则,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并组织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之中,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从而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增强学生的体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梅.初中段农村留守儿童体质改善策略[J].初中生世界,2017(4):66-67.

[2]黄涛,龚诗国.黄冈市10~12岁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状况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6):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