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6
/ 2

分层作业的实践探索

王雪

山东省 青岛第四十九中 学


班级授课制老师面对的是四五十个学生,统一讲课过程中主要针对大多数同学,处于中间水平的学生。虽然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会有收获,但这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力千差万别,作业作为课堂的补充练习巩固,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关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的传统教学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作业也随着发生了很多变化,更加趋向个性化,务实性,因此分层作业越来越普遍。初中数学的分成作业针对不同领域的不同课型的作业内容和数量都有不同,除了练习巩固课堂知识以外,还兼有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我们知识将作业内容分层,即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就是要求所有同学都必须完成的,选做题就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的题目。这种方式对于想学习,会学习,对学习有自觉性的学生而言非常适用,但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结合他们的基础和家庭来说,选做题就是被他们理解为不做的题,根本起不到提优补差的作用,即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也不愿意去碰碰那样的题,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科目的作业要写,因为他们还想多玩一会儿,因为他们对数学并没有那么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不愿意“浪费”脑细胞,结果这样的分层作业就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想让分层作业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但这个分层又不完全等同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分层,不易过多,两层足矣。例如A层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B层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然后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实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补充。当然对学生的分层需要动态管理,要学习于漪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满腔热情,坚持正面引导,向同学宣讲: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知识的人是无法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利用分层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体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在“数与代数”领域里,以计算为主,弄清算理,找到规律,增强数感是主要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要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计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把书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做对做明白是他们必须要掌握的。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弄清算理已经在课堂上完全解决了,甚至课前就能自学完成,因此布置给他们的作业更应该注重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比如学习有理数、实数、整式及其运算,A层的学生的作业布置里可以有3道基本计算题,没有也可以,但每节课的作业都要有1-2道探究规律题目或者分类讨论的题目;而B层学生的作业布置就需要至少8道计算题,用来巩固课堂所学的算理和技巧。有时候布置完作业,B层学生会说A层同学才2道题,好少啊,他也要做,这时通过作业的分层对学生的激发学习动力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而且,对于A层学生的作业,完全可以在晚上就给出答案,错的自行订正,不会的单独辅导,第二天批作业时重点检查B层同学的作业,A层同学的优越性又显现出来了,B层同学的侧重点也比较明显的抓住了。再比如方程或者二次函数的课程学习,对题目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将上课讲过的题目布置给B层同学,让他们完成3-4道题目的完整书写,他们上课多多少少听懂一些,不会有为难的抵触情绪,即使个别不会的也很快能问明白,毕竟大多数学生是能够掌握的,而A层学生布置2-3道课堂没有做过的题目,激发他们挑战的乐趣,也不会有重复做相同题目的无聊感觉,用跳一跳能够到的题目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几何与图形”领域里,对于直观图形的性质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涉及到证明问题,学生的差别就比较明显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只会照葫芦画葫芦,其实这也不妨碍,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嘛,不妨布置一些课堂讲解过的、有完整过程的题目让他们作为作业去完成,一方面他们不会产生畏惧心理,另一方面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可以达到熟能生巧,说不定哪一天他就开窍了,会举一反三了呢!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多接触一些同一思路不同类型的题目,或者类似题目不同思路的题目,达到一题多解,同解多题,掌握思路的效果。比如学习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内容,无论是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还是判定,上课时老师会进行大量的口头证明和部分证明过程的书写,课后布置作业的时候,给B层学生布置抄写课本例题和课堂笔记上的题目的作业,而A层学生布置课后习题上的证明题或者综合性较强的题目1-2道,使两个层次的学生有明显的数量差别,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里,更多的可以布置给学生长作业,以小组合作为主,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弱的同学搭配完成,但要求和分工可以不同,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完成的喜悦。比如在初一第六章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时候,从上第一课时开始将学生按住所分组,以综合与实践内容为载体,布置关于《关注人口老龄化》的调查任务,让每组A层同学主要负责,确定调查主题、调查方式,B层同学配合完成调查工作和统计图表的制作,要求B层学生必须至少有一项成果。在此过程中,A层学生完成了整个调查的流程,并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真正用实践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而B层学生参与过程中完成一项成果,对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同时获得了参与存在的成就。

作业的分层布置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还有一个目标是:让原来在班级中的“沉默”一族在属于他们的课堂上增加自信,让他们不再“沉默”,更让他们获得“有用”的数学,具备必要的数学素养。真正实现“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寻求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