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特色学校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特色学校建设

罗景天

教育局 福建省龙岩市 364200


摘要:我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办学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很多中小学开始注重打造特色化教学品牌。本文基于此,首先对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特色学校建设做了介绍,探究了城乡统筹背景下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以及建设的办法,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学校建设

一、城乡统筹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概述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开展难度较大的社会工程。以重庆市为例,在其被批准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重庆市委及市政府将推动城乡教育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提出了“要教育,先发展”的理念,并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第一,建立城乡高度一致、协调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第二,推动城乡教育平等,赋予城乡各类学校平等发展和进步的权利;第三,推动城乡教育有效互动,促进城乡各级学校的配置得以优化和流通;第四,大力推动城乡教育特色发展,也就是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特色教育;第五,推动城乡教育广泛交流和合作,也就是说,在统筹开展城乡教育时采用教育开放和帮扶制度,重点放在城市学校对乡村学校的帮助上,推动“以好带弱、以城带乡”的发展手段。为了切实推动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的快速发展,2008年,我国教育部批准重庆成为“国家级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并且和重庆市政府建立了相应的合作关系,双方成立“一个宗旨”、“三大目标”、“九项改革”理念,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推动城乡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根据我国教育部提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做大,更是做强、做优、做精,深入探索学校的内涵发展问题,并且探究学校特色发展以及建立教育品牌的可能性,通过“完善内功、塑造特色”的方法来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解决统筹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的公正和公平。城乡教育的特色发展主体在于城乡学校,只有推动学校的特色化建设,才能够实现整个区域范围内城乡教育的特色化。统筹城乡教育,大力发展城乡教育特色,就是将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入手进行规划和考虑,同时将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互关系综合到一起进行考虑,从而将其有效解决。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教育特色化是核心,也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占领优势、抢占主动的重要措施。只有学校具有特色,才能够在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时占据主动,同时满足当前家庭和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学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具有特色和个性。我国有学者曾说:当前我国大学的最大缺陷便是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这句话在高级中学、初级中学甚至小学仍然适用。一所学校倘若没有具有特色的自身面目,那么便不会吸引学生和家长。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经营产品和经营品牌都是一分一分赚来的,经营品牌甚至比经营产品更难,而教育办学也是如此,倘若缺乏自身特点,那么便无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教学环境下占据优势,进而使得教育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大力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就是要实现“扬长避短”,注重打造学校的品牌和特色,最终实现一校一特色。

二、城乡统筹背景下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

2.1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坚持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相结合

在进行特色学校建设时,首先需要将标准化学校建筑设作为核心,通过城乡统筹、分类指导、分步进行的方法来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在学校统筹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不搞平均主义,不搞整齐划一,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进行学校建设;从发展定位上,推动“三个转变”的落实,也就是推动教育发展从规模向内涵转变,从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从同质发展向特色发展转变。在办学过程中,尊重、关照每一位学生。同时,还需要推动学校的特色化建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实现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上好学”。

2.2以农村学校为重点,深入挖掘农村学校的特色

我国由于长久历史的原因,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分化较为明显,城乡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不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义务教育资源的城乡不平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在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质量不均匀的情况下,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需要将农村学校特色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农村学校建设的好与坏、快和慢直接关系着农村地区学生能否接收到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因此,在进行城乡统筹背景下特色学校的建设时,需要充分寻找农村地区学校的资源,深入挖掘其特色,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3通过“捆绑式”发展促进城乡学校特色共创共享机制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尽管尚未完成均衡发展,但是仍然可以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特色化建设实质上是有相关性的,并不是完全分离的,因此二者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实际上是可行的。均衡发展是特色建设的基础,特色建设则是均衡发展的动力。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学校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当地政府有必要建立以市为单位的学校特色共创共享机制,加大城市地区学校对农村地区学校的帮扶力度,通过采用“以城带乡”的特色学校建设模式,实现城市地区学校和农村地区学校的“捆绑式”发展。

2.4将学校作为主阵地,形成特色学校建设的城乡共同体

在进行特色学校建设时,团队文化是建设核心要素。特色学校建设的力量多元多样,各股力量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特色学校的创建时,不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需要充分发挥团体力量,营造良好和谐的办学氛围。学校管理人员需要推动师生、同事、同学之间的和谐共处,也需要推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学校工作人员的和谐共处。既要关注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需要关注师生的成长情况,实现对其身心的慰藉和关怀。

三、结语

综合全文,在进行特色学校的建设时,不能够将眼光发展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上,更要将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核心和重点。因此,在进行特色学校建设时,需要大力推行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创造性的通过素质教育来提升城乡教育的质量,进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业银.中职校本特色学校德育品牌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1):140-141.

[2]陶卫东.推进区域教育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0(31):13-15.

[3]曹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实践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4):41-46.

[4]彭智勇.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特色学校建设[J].人民教育,2009(Z1):23-25.

作者简介罗景天(1987-09-26),男,汉籍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当前职务:科员,当前职称:专技十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