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4
/ 2

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策略

徐文

贵州省江口县第四中学 5544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泛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能够对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同时,这一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引导途径。在课堂当中充分利用这一方式能够令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等方面的频率与效率大幅度增加,对学生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有着诸多裨益。

关键词:初中地理;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导致地理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我国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是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甚至厌恶学习地理学科。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教授内容是根据书本的具体内容讲解,没能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一味的用文字解释地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种死板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恶地理这一学科。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希望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态度,但是部分地理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模式,更加倾向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缺乏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讲解,习惯了独自传授地理知识的方式,往往先是利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完成练习题,忽略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未能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这样一来,教师只能保证自己将地理知识完整地讲出来,却不能保证学生真地认识到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一无所知,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课前合作预习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课前预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为课堂教学奠基知识基础。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课前预习并不重视,一是因为学生觉得那些内容课堂上还会学到,二是因为课前预习的方式较为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课前预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的关系并互相促进。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作化的课前预习任务,并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合作预习。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合作会给学生的预习效果带来一定的突破。

例如,在进行“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教学时,学生进行了合作课前预习。具体来说,这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合作预习可以增加预习的趣味性。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个三分钟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学生可以看到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也可以看到地球上著名的山川和海洋,还可以看到不同的天气现象、各色人种等。这样的视频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预习任务的好奇心。在此情况下,我告诉学生,需要其在合作预习中明确地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且,这次合作预习,我建议学生采取远程合作的方式,这样可以增加合作的趣味。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对学生进行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因为没有划分好小组,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自由分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改反复强调的内容。所以,在分组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等自由分组,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伙伴,这样能够将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第二,组内异质原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通过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思维,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互补。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综合情况,对各个小组的力量进行权衡,然后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尽可能让每个小组内部的学生各有优势,从而实现互补。第三,组间同质原则。为了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让各个小组之间保持良性竞争,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应当秉持每个小组水平相当的原则,对小组成员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所有小组的综合水平保持一致

(三)设置探索问题———组织学生围绕课堂问题展开分析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设置探索问题来促使学生围绕课堂问题展开分析。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时,我为了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知道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熟悉东北地区的特征及河流分布情况,在教学中设置了启发学生合作思考的问题:你知道东北地区指的是哪里吗?你能从地图上标出来吗?你对东北有着怎样的印象?你能结合地图说一说东北的特征吗?你了解东北地区河流分布的概况吗?学生围绕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分析,通过读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知道了哪些省市是处于东北地区的。接着,学生在组内进行了分工,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印象,认为东北是一个常年寒冷的地方,推测东北的纬度较高。并在观察地图后,发现东北地区多被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覆盖,有着肥沃的黑土地和充足的降水,认为东北地区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学生还在小组合作中比较了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讨论后认为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继续分析东北地区河流分布的概况,了解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看到了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一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判断,推举组内代表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在合作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地理知识,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形成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和判断。

(四)创新学习方式,搭建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的平台

加强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交流合作互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分组学习能使每个学生都有互动交流、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竞争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交流探讨、补充完善成了每个学习者的一种需求,教师和其他小组对本组成果的评价既是互动交流,也成了互动和合作的一种动力。教师可以在每节地理课都安排一定时间的“小组舞台”,把它当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知识共享平台。为了展示本组风采,小组学生从选题、搜集资料到画图、演讲,学生都会分工合作,热情高涨,各显神通,充分应用了所学知识。这既促进了主动学习、互动合作,又锻炼了个人胆量、演讲才能,也使全班学生增长了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工作当中,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能够在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发展的同时,令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倩.合作探索,高效学习——谈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20(02):62-63.

[2]孙尤胜.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94):134+148.

[3]朱国良.地理小组合作学习“三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9(06):85-87.

[4]汪清菊.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8(07):147.

[5]齐澈力格.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