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宗教生活中的崇白现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藏族宗教生活中的崇白现象

李雯婷

四川大学

摘 要

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由于其社会制度、地域环境、生活习性、及宗教信仰等区别,对相同颜色符号所指可能产生不同的感受,形成各自所喜好和崇尚的颜色,当然也就出现了各自所忌讳和憎恶的颜色。白色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颜色,拥有非常广泛的色彩意义。在他们的心目当中,白色是最美好、最神圣、最崇高的颜色,象征着善良、纯洁、高尚,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表色。


关键词:藏族,白色,宗教,色彩象征


  1. 学界对藏族崇白现象的探讨


关于藏民族崇白的这一习俗,已经有不少学者从宗教、色彩象征、文学艺术作品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做过一定的论述。凌立在《藏族崇尚白色的缘由及象征》中,探讨了思维方式、文化模式、苯教和佛教思想对白色的影响,论证了藏族的崇白是对含白色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敬畏 ,逐渐凝聚在崇尚白色之上的苯教文化观的影响。王兰在《跨文化心理视野下的传统汉藏民族白色文化比较研究》中 , 从白色认知的区别入手 , 运用民族心理与民族认同来探究藏民族喜爱白色的缘由。陈笑鸥在《藏族的色彩审美和藏族文化》中,从色彩的象征功能入手 , 通过民族集体意识的“原始心象”、神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宗教信仰的角度,使用文化比较阐释了藏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与藏民族的色彩观的联系。格桑卓玛、班玛扎西在《藏族尚白习俗发微》一文中,从物质世界、精神领域、藏族文学作品、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对崇白现象做了探析。在居住方面,有藏区随处可见的白色佛塔与白色煨桑炉,过香浪节时草坪上的白色帐篷,供奉于房顶四角、拜神之地、窗台、墙壁、地上的白石,以白色为主色调、于窗柩上刻画白色吉祥图案为传统藏族民居建筑模式;在服饰方面 , 藏族女性喜戴白色毡帽、白色鱼骨牌头饰、白银手镯戒指和耳环,男性穿白色长袍、男女皆穿白皮袄等;在精神领域,论述了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对人们信仰白色的影响

除藏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崇白的习俗,李正清在《大理喜州文化史考》里面说白族自称“白”,与该民族对颜色的喜好和崇尚有关。白族人崇拜“本主”,“本主”即白石之意。南诏、大理国及其国王,分别被称作白国和白王。白族人自称白尼、白子、白伙,白蛮等,这些都可以看出白族崇白的历史渊源。还有纳西族同样有崇白的习俗,是受到外来影响后的结果。


  1. 藏族人民白色崇拜的体现


(一)宗教生活中的白色崇拜

在原始宗教发展为人为宗教的漫长过程中,“崇白”这一习俗一直贯穿在藏族人民的宗教生活里,我们能够从许多方面看出藏族的“崇白”习俗。原始时期的藏族先民生活在青藏高原极端恶劣的环境当中,山川常年覆盖着皑皑的白雪,极端天气常常带来严重的雪灾,高耸入云的雪山在藏族原始先民看来无疑是极度可怕的危险存在。他们无法解释这种自然力带给他们的伤害,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敬畏心理,伴随着万物有灵观念,将这些自然力人格化并且加以崇拜,于是就出现了山神。从一些关于山神形象的记载中,我们就能看到藏族的“崇白”现象,以藏区的四大山神为例:雅拉香波山神躯体白如海螺,身着白色袍服,坐骑为一头白色的牦牛;库拉卡日山神全身穿白,坐骑是一匹能在天上飞翔、眼如玛瑙的白马;念青唐古拉山神是一位身着白色袍服,头戴白色头巾的白人神,坐骑是一头白牦牛;沃德巩甲山神是一位头戴白色丝巾,身披白色丝织斗篷的神灵,骑一匹白色的神马。由此可以看出,藏族在原始的自然崇拜中就有“崇白”的现象存在。

从宗教场所的建筑风格来看,藏区的许多寺院都以白色作为基调,例如布达拉宫就分为以白色为基调修建的白宫和以红色为基调修建的红宫,还有藏式的佛塔,藏传佛教认为佛塔能够促进和谐、繁荣、长寿、健康、和平,使人拜摆脱愚昧;更甚者认为佛塔能摧毁一切邪恶,赐福于塔所在地的万物生灵,藏区的佛塔也多为白色。即使发展到了现代神学宗教,藏族原始宗教中的树神崇拜还是依旧盛行,家人有病需要祭神树的时候,必须杀一只白色的绵羊或白色的公鸡作为祭品


(二)日常生活中的白色崇拜

藏民族的崇白习俗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被注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与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相结合,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藏民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构成因素。

古时候,藏族姑娘出嫁时,新娘要穿白色褐衫或白色衫,戴白色卷檐毡毛、 坐骑必是白色的乘马。新娘在白色帐前下马走过白毡路、 走入帐房蹲在右侧一块撒满大米的白毡上,如果结亲之日遇大雪纷纷扬扬、山野披银挂素,则认为那是幸福美满的吉兆,新娘到门口象征性地喝一口牛奶,用系有白羊毛的柏树枝蘸着掺有牛奶的水向上、中、下弹三次祭祀诸神等,这一切都是表示新婚夫妇幸福甜美、万事随愿、喜庆有余、吉祥如意。在女性“戴天头”的成年礼仪中,女孩要用柏叶汁或奶汁洗脸,到了成年礼的那天,女孩就要坐在一张白色毡子上听喇嘛为自己念诵祈福经

。同样,有些地区的孩子出生之后会用鲜奶沐浴全身,象征着洗去秽气,带给其一生的幸福与吉祥。每当藏历大年初一清早, 牧区藏族人都用掺了牛奶的水洗脸, 这种水被称为 “曲嘎尔” (即白水), 据说岁首元旦用白水洗脸, 可望一年得到好运。

藏族人民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所用的哈达是藏族“崇白”习俗的一个重要体现,献白色的哈达可以表达对老人、长者的尊敬,也可表达美好的祝愿,关心和祝福,白色的哈达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载体。哈达的出现,使藏民族白色崇拜产生了大的转变,成为了藏民族白色崇拜文化心态的一种具体反映,成为了崇白习俗的一种载体,并且使得白色崇拜开始具像化


  1. 藏民族崇白习俗的产生、形成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

藏族先民生活在青藏高原极端恶劣的环境当中,山川常年覆盖着皑皑的白雪,极端天气常常带来严重的雪灾,高耸入云的雪山在藏族原始先民看来无疑是极度可怕的危险存在。他们必须克服这种严峻的神态环境,在这里生存繁衍下去。于是就出现了精灵的传说,出现了神的崇拜。这是人对自己生活的客体的一种想象描述。一切思想认识都来源于客存在 ,色彩崇拜观念同样也是在人类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萌芽并发展起来的。藏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青藏雪域高原 ,皑皑雪山、洁白冰川、茫茫雪原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他们对这些自然环境的存在,既有尊重又有惧怕,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对冰川、白雪所代表的白色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二)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片高原上出现了一种原始宗教——苯教。苯教信奉万物有灵,是自然崇拜,崇尚天、地 、火 、水、雪山等人们常接触到的自然物,认为天是“三界”之上界 ,为神灵所居住的场所 ,将日月星辰奉为光明之神。青藏高原境内雪山林立 ,雪崩和泥石流等灾祸时有发生,因而使得信奉原始宗教苯教的藏族先民们形成了对雪山的崇拜和敬畏,随后在历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白色取代了雪山、冰川的本体,具有了象征意义,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苯教僧人身着白衣、戴着白顶高帽 ,以示对白色的崇敬

藏族的尚白习俗还受到外来宗教和外来民族文化尚白观念的影响和强化。 公元 7世纪佛教正式传入吐蕃 ,而古印度佛教思想中很早就具有浓厚的尚白信仰 ,佛教传入藏地之后与苯教的白色崇拜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藏族的白色崇拜观念。 公元 1253年 ,藏传佛教萨迦派第 5祖师八思巴随叔父萨班前往西凉会见元太宗第二子阔端 , 1265年返藏时带回大量质地优良的洁白哈达 ,蒙古族的尚白习俗与藏族尚白习俗合流,据说藏族献哈达的习俗也由此而来。



参考文献

凌立:《藏族崇尚白色的缘由及象征》,《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4卷第5期,2005年10月,第5页。


王兰:《跨文化心理视野下的传统汉藏民族白色文化比较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第1卷第3期,2013年5月,第35页。

陈笑鸥著《藏族的色彩审美和藏族文化》,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13页。

格桑卓玛、班玛扎西:《藏族尚白习俗发微》,《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第42页。

周锡银、望潮著《藏族原始宗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29页。

魏强著《藏族宗教民俗研究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10页。

魏强著《藏族宗教民俗研究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6页。

凌立著《藏族吉祥文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42-43页。

魏强著《藏族宗教民俗研究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99页。

伊 尔·赵荣璋:《藏民族的崇白习俗及其审美属性》,《黑龙江民族丛刊( 季刊)》,1999年第1卷,第81页。

梁莉莉:《试论藏族崇白习俗的发展与演变》,《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4期,2002年9月,第42页。

常青霞著《鹿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8页。

青措:《藏族尚白习俗浅说》,《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第100页。


作者简介:李雯婷(1995—),女,藏族,甘肃省兰州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