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保护视觉下山体周边区域规划研究——以台州市大南山周边区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生态文明和历史文化保护视觉下山体周边区域规划研究——以台州市大南山周边区域为例

陶小贤 章梦迪 郑昕晗

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在生态文明、历史文化保护的背景下,城市山体周边地区的合理开发和建设是体现“两山理论”和将绿色资源转变成美丽经济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台州市大南山周边区域规划研究为例,从规划定位、规划策略、文化塑造、开放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议,以期为山体周边区域规划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生态文明;历史文化;山体周边区域;台州市大南山;

1、基地现状分析

1.1区位条件——城市边缘、未被重视

大南山位于台州市中心城区南部,占地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是中心城区最南侧的山体,属于城市边缘区块。同时,大南山位于台州国家湿地公园——鉴洋湖湿地公园西侧的自然元素,是对北侧城市绿心休闲区及鉴洋湖湿地公园休闲游憩功能的补充。另外,大南山作为台州市绿廊的节点,是绿心飞龙湖片区-中央山这一绿轴的延续。

1.2空间结构——结构松散、土地浪费

大南山区域毗邻路桥中心城区,周边规划了各具特色的功能组团。目前规划区与周边区域联系不够紧密,区内土地资源未充分利用,与周边区域形成一体化的整体发展格局。

1.3产业现状——能级较低、创新不足

大南山区域目前的产业能级较低,缺乏创新与管理,产业关联性不强,没有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状态。并且各个产业处于产业链的基础环节,需要注意产业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形成集群优势。

1.4生态——资源浪费、有待整合

大南山区域山体、绿化及水体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利用率较低、多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需要加以整合、修复,形成生态网络,打通景观通廊,达到显青山、露绿水的效果。

1.5配套——严重滞后、亟待完善

大南山区域内包含多个村落居住用地,但与之配套的教育、医疗、体育设施配比不足,严重滞后,制约了规划区的进一步发展。需根据规划指标,完善区域的配套设置,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1.6文化—资源丰富、开发不力

规划区没有形成自身特点及特色风貌,具体表现在没有充分挖掘区域历史文化及相关的产业文化、休闲文化。标志性空间不明确,区域风貌单调。应打造大南山特色的场所感、归属感及文化植根性。

2、规划定位

根据上述的分析及自身特色,将大南山定位为“悠然大南山、休闲新路桥”,望打造以山水生态为主题,以地域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休闲为载体的“美丽城乡建设、文旅协作复兴”的新型文化休闲区。

3、规划策略

3.1山水为底

以大南山现状山体资源为最根本的基础,结合山体周边区块内现状水系及山体冲沟,通过水系营造及城市绿廊的梳理,打造城市休闲公园、城市田园综合体,形成山水为背景的城市休闲区。

3.2文化为源

组织梳理规划区范围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佛教寺院、名人记忆及路桥八景中的南山六景。根据其文化特征,产业可结合性及区位情况进行梳理整合,通过串联山上山下文化功能,形成文化组团,并以其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对新文化的合适运用,构建多元的文化空间系统。

3.3产业为引

以多元文化空间系统为基础,通过植入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的城市功能,引入汽车体验、田园综合体、创新产业园等产业内容,同时在空间上结合规划城市山水肌理及城市轴线,推进大南山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并保证与城市其他功能区块的合理布局。

4、规划方案

4.1空间结构

以保护大南山生态为前提,统筹结合基地的现状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规划形成“一环、五区、五廊、多点”的空间结构。“环”主要是环山功能环,“五区”为东越文化体验区、山水和合人文区、田园生态休闲区、创意文化实践区、山林休闲体验区。“五廊”为划分五个功能分区的五条山水通廊,“多点”为基地内各个自然、人文景观节点。

4.2文化塑造

(1)梳理物质文化空间环山布置

规划通过对历史老街、方国珍纪念,陶宗仪纪念等历史名人遗迹、善法寺,香严禅寺,普泽寺,圣水寺等佛教文化体验点、人尖晓日、普泽钟声、莲池夏梦、南山秋魄、圣水蛰龙路桥五景、螺洋街文昌阁、螺洋老街、塘后方井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梳理,进行保护和有机更新成为历史文化展示和传承的载体。

(2)非物质文化继承与拓展

路桥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路桥灰雕、螺洋莲花、路桥讲书、台州剪纸、戏剧服装技艺、草席编制技艺等,规划结合对本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自觉保护,通过旅游产业与活态营造,继承传统文化,并拓展新文化。

(3)文化空间系统构建

对规划区内原有的文化景观、文化建筑进行维护,如人螺洋老街、人峰塔等,在保证其文化传承及体验及基础上,落实文化空间内容,并通过绿道系统及水系将其各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产业区块串联起来,形成完善的文化空间系统。并引入田园文化、和合文化、创意文化等内容,对规划区内的历史传统文化及传统景观文化进行转化提升,以文化休闲为统领,构建一个多元文化的空间系统。

4.3风貌控制

根据用地性质及项目类型,将规划区建筑分为七类风貌分区,分别为历史传统风貌区、自然民居风貌区、时尚居住风貌区、山水人文风貌区、现代新韵风貌区、文化创新风貌区、田园休闲风貌区,通过对风貌区空间形态、建筑风貌、建筑材质、建筑色彩等元素提出引导性指示,明确区域特色,保留文化元素,保证建筑多样性。

4.4开放空间

(1)视线通廊控制——从防护绿带到城市绿廊

本次规划区范围内西侧为两条规划轨道交通廊道穿过,分别为市域铁路S1线及规划杭绍台。本次规划通过一系列的城市公园、开放空间及沿城市道路绿化组成一个线性的城市绿廊,一方面保证了轨道交通的可实施性,另一方面也为规划区及城市增加了一系列可使用的绿色开放空间。

(2)开放空间布局

规划营造丰富完整的水系网络及绿地系统,保证其与山体地形地貌的契合,形成多样的开放空间。各类开放空间保证了规划区视线廊道的通透,使人可以在大南山上一览路桥的城市魅力。

4.5分区控制

结合用地布局及自然肌理,规划形成创意文化实践区、东越文化体验区、田园生态休闲区、山水和合人文区四个控制分区,创意文化实践区是结合螺洋老街历史风貌,衍生创意创业工场及健康产业,打造健养生文化创意区。东越文化体验区是依托东越文化遗存,结合现有公园,引入文化艺术街区。田园生态休闲区是较为开阔的农田景观与依山而居的村民用房,是打造田园休闲空间的不二选择。山水和合人文区是以山水文化为主题,结合以和合文化为源点,结合苗木基地,规划山水和合片区。

规划以大南山为主体,结合山上山下的道路、景观资源,建设大南山活力圈,树立大南山作为城市近郊休闲区的形象,给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17年修订;

[2]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路桥两山一湖规划研究》2019.08;

[3]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台州市路桥区大南山周边区块规划研究》2018.11

[4]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台州市旅游局印发.《台州市椒(灵)江生态旅游区建设实施方案》(台发改环资〔2018〕229号)

[5]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浙江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浙委发〔201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