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生“晨读10分钟”的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优化小学生“晨读 10分钟”的建议

林丽

贵州省 遵义市播州区第一小学 563100

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晨间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刻,10分钟又是学生专注力的极限,利用晨间进行10分钟的阅读活动,可以唤醒沉睡的大脑,开启一天的高效学习。而现实教学中10分钟晨读的开展并不如人意:晨读效率不够高,晨读方法不够多样,晨读内容单一,晨读活动延伸不够。要使10分钟晨读内容入心入脑,则要做好晨读内容的精选,注重晨读方法的多样性,注重晨读的仪式感、注重晨读的延伸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晨读10分钟,建议

“晨读10分钟”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推行的持续默读活动,20世纪80年代日本教师大冢笑子受到美国“持续默读运动”的鼓舞,在班上开展“晨读10分钟”的活动。从一个班到全校,到全日本的中小学都在开展晨读。21世纪韩国引进“晨读10分钟”活动,并总结了“晨读10分钟”的经验。2007年我国台湾也开始推行“晨读10分钟”活动,通过推广,发现“晨读10分钟”能够提高孩子的阅读力,稳定孩子的情绪和个性,能够热身醒脑,增添学习动力,能够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习惯的养成。

  1. 晨读10分钟”存在的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10分钟是学生专注力的极限,而且“晨读10分钟”对于开启学生的高效学习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好多中小学学校也开启了“晨读10分钟”的诵读活动,但晨读活动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晨读效率不高

基于“晨读10分钟”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我校也在积极开展“晨读10分钟”活动。所谓的晨读10分钟也即让学生早到学校10分钟,然后开始晨读。但通过一学年的尝试,发现存在晨读效率不高现象:学生虽然早到学校,但是却三五成群慢吞吞整理书包,或者是耷拉着脑袋,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有的拿着课本,心不在焉,有的眼睛虽看着诵读内容,但却与旁边的人聊得热火朝天。晨读一片“死气沉沉”,一天中的黄金时间就被白白浪费了。

(二)晨读内容枯燥

晨读效果不明显,与阅读材料单薄有着一定的联系。晨读10分钟有的要求是诵读经典,但是一周诵读的内容都一样,没有改变。一周不变的诵读内容导致学生阅读激情不高,进而影响晨读效率。有的则要求对语文书本内的知识进行诵读,把晨读当作语文知识的预习和复习课,这样的做法也不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天天读同样的内容,再美的文章,再大的兴致也会逐渐衰减。

(三)晨读方式单一

在晨读时多数采用齐读的方式,或者学生默读的方式。统一的齐读,会让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只要我张嘴了,老师就会认为我也在积极的读课文,全部采用齐读的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默读的方式会让部分学生走神,假装盯着书本,实质在开始想其他事情。而且由于自控力不足,部分学生在默读过程中会忘记自己的任务。晨读方式单一,要造成晨读效率不高。

(四)延伸活动不足

晨读晨读,更多让教师关注在读上了,但是读了后的延伸活动不够丰富。学生读了内容后,如何去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在开展晨读后,发现不少教师在检测晨读情况时,只是通过学生的背诵情况去了解?那学生在诵读优美作品后思想上、学习上有什么变化?极少教师会进行探索。只注重在校期间的晨读,那周末孩子是否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晨读?没有将晨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

二、“晨读10分钟”的改进建议

我们都深知“晨读”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何才能发挥“晨读10分钟”的作用?如何才能改变“晨读10分钟”的现实困境?基于这些思考,要真正发挥“晨读10分钟”作用则需做到以下几点:

  1. 注重晨读仪式,调动晨读热情

仪式是有意义的形式,是有情感倾注的形式。之所以学生晨读效率不高,与未唤起学生的晨读意识有关。有仪式感的晨读能够唤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开始一天的学习。在晨读前可以师生进行相互问好,互问早安;师生之间互相提醒:抬头,挺胸、微笑,调整呼吸,晨读就要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通过简洁、亲切的语言提醒孩子晨读即将开始,你需要做好晨读的准备了。晨读开始前询问孩子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回答开心就鼓励孩子在晨读中去获取更多的快乐,如果有学生回答不开心,则鼓励孩子在晨读中忘记自己的不开心,全心投入晨读中寻找快乐。在亲切而简短的问候中,开启晨读,而且师生之间的互动,会让晨读更有亲切感,让每个清晨都更灵动,更具浪漫。

(二)丰富晨读内容,拓展知识广度

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提出“一体两翼”的语文教学整体模式,“两翼”之一就是“以课文阅读为重心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做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1]因此晨读的内容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而且多样的晨读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所以晨读不能仅仅当作课文的预习或者复习。要真正发挥晨读的作用,提高晨读的效率,显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合而多样的晨读内容。如优美短小的现代诗,朗朗上口的儿歌,古诗,经典文化等等内容。而且也不要每天都是相同内容的重复,天天读相同内容,再美的文章,再大的兴致也会衰减。第一天可以选择古诗,那么第二天就可读读散文诗。不同风格的文章可使学生对每天的晨读保持新鲜感,抱有期待,进而提高晨读效率。

(三)丰富晨读方式,激发晨读兴趣

整齐划一的齐读方式是晨读中最常见的方式,但是只采用齐读这一种方式,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还会助长一部分学生只动口,不出声、不动脑、不用心的懒惰思想。所以在晨读中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晨读兴趣。例如采用分组读,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齐心协力的意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仔细听其他人读的不好的地方,及时改正。采用表演读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也能吸引孩子晨读的兴趣。采用比赛读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在晨读中做出更好的表现。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老师陪同学生一起晨读,既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情感上与学生形成互动,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也可在朗读方式和情感上引导学生。

(四)注重晨读延伸,养成晨读习惯

晨读不仅仅只是读,更多在于读后的思考,读后的所得。仅仅只关注学生每天的读,不关心学生读后的收获,读后的思考,这样的晨读也是无效的。仅仅将晨读放在学校,两天的周末,一年两个长假期一过,晨读的习惯也会忘记。所以要养成孩子持续晨读的习惯。注重晨读的延伸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建立班级微信群,鼓励孩子每天进行诵读,也可鼓励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晨读,为孩子树立榜样。除了养成习惯外,还要注重晨读后学生所获得的收获。不定期开展晨读内容背诵比赛,了解学生晨读掌握情况,通过比赛的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晨读热情。学生希望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积极晨读,并用心记住晨读内容。

沈从文曾说:“于清晨极静之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清晨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10分钟是学生专注力的极限,把握清晨最美的时光,切实开展好“晨读10分钟”让学生在愉悦的晨读中开启一天美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熊益君.苏峥.晨读课堂精彩飞扬——小学语文晨读现象思考及有限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4.

作者简介:林丽(1992—)女,侗族,贵州石阡,遵义市播州区第一小学教师

通讯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一小学、邮编:563100

联系方式:13101229832;邮箱:8347161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