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翻译教学中翻译坊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高校翻译教学中翻译坊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

朱香奇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改革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理念已成为时代主题,各高校也应贯彻双创理念,培养创新性人才。英语专业作为一项应用程度较高的学科,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发展受到了许多学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基于此,本篇文章着重从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校翻译教学、翻译坊、实践模式

引言:在经济发展结构迅速调整的背景下,各产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在此过程中,也突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足,由于人才输出质量无法满足企业需要,造成了应用型人才的匮乏。为提高国家教育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高校需要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环境及我国的发展现状,在教育工作中充分的和时代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在翻译坊的教学实践中,众多的高校采取的一系列策略未能有效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其的研究进程。

一、工作坊及翻译坊教学模 式

1.翻译工作坊

工作坊,即英文“workshop”的中文翻译。该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美国的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在都市计划的设计中。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的引用到了学习的过程中。这主要指的是一小部分的群体在某个特定的地方对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的知识点展开的学习活动,在这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通过加强不断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增强对某个理论知识的深化认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翻译工作坊的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爱荷兰大学的保罗·恩格尔教授提出。自该理念提出之后,便在短时间之内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应用理论不断的深化,对于翻译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翻译坊实践教学模式

翻译坊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通过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的方式,在翻译坊这个特定的实践平台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某个翻译任务。从而在翻译的过程中,逐步的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实践翻译、讨论翻译、合作翻译的学习模式,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翻译的准确性,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翻译坊实践模式的应用流程

1.驱动环节

驱动环节主要强调的是在课程的开始讲授之前,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教学环境和语言环境,为学生的语言输出创造动力。在进行此环节的设计时,教师要充分的结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教学计划,使得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翻译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且在相互的交流和互动中得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教师在该阶段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针对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等内容要进行明确的规定,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语言活动有正确的认知。

驱动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比如:在开展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讲授时,根据文章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提前预习状况,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翻译。同时,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评价和修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2.促成环节

促成环节强调的是教师根据学生在驱动环节产出的知识进行汇总之后,开展的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完成课堂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促成环节作为中心环节,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和决定着英语教学的质量。为此,高校教师在进行促成环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必须要贯彻落实“学用结合”的宗旨,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能够得到实践。教师在此环节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调节英语学习的状态,同时,根据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活动中所面临的各项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进行Passage A课文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朗读文章内容,并有意识、有选择的挑选其中的重点单词和词组进行讲解,其他较为重要的词组可以安排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学习。在完成了单词和词汇的学习之后,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将其浓缩为一个简单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选词填空或者句子的翻译,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且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朗读材料,为学生设置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段之内,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商讨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安排小组的代表为其他的学生讲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在讲解完毕之后,其他的小组还需要对其进行评价。全部的流程都需要利用英语,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根据英文转化为中文的翻译,同时做出反映。

3.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该环节主要是根据前期的驱动和促成环节的教学质量进行总结,以此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其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打分,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学生在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评价主要分为及时评价、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等多方面的内容。尽可能的选择全英文的交流方式,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表达能力和实时的英语翻译能力。

结束语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国际化的大势所趋下,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增的现状下,需要高校进行课程的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在这过程中,既需要各个高校的努力,也需要国家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环境,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合作,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英语专业的人才质量,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培养更多英语人才,推动英语专业和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學龍. 高校翻译教学中翻译坊实践模式的实证研究[C]// 东北亚外语论坛(2020年第二季度论文合集). 2020.

[2]白美娴. 翻译工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实践模式探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7(02):76-79.

[3]刘杰. 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 北方文学:下, 2016, 000(003):197-198.

[4]吴萍, 宋安妮. 网络环境下"作坊式"翻译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7):264-265.

作者简介:1969年8月28日出生,湖南新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于研究。

通讯地址: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大道18号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院 朱香奇 1331741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