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责任担当回归儿童本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让 责任担当回归儿童本位

郑雪竹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实验小学 214200

【摘 要】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小学生中实施责任担当教育是全面贯彻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的重要要求。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学校德育品牌“魅力小队”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培养获得发展,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和争取社会认同的需要。实践证明,学生在活动中能增强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发展成为有明确己任、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责任担当 魅力小队 实践体验


在当代教育语境中,基础教育正在致力于答好“新时代三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对于小学生的社会化成长,国家教育方针和各级地方政策都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实践遵循。我始终认为,教育问题和人生问题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让学生得到的东西。鉴于这样的理解,我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为触发点,在教育实践中以“魅力小队”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成长提供准绳与量尺。

一、慎思之:内涵要旨

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家庭的幸福也需要个人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个人的成长同样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从孩子开始。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强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社会参与层面就重点提到了“责任担当”这一核心素养,意思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各种责任,不仅仅是在学校和家庭中,更主要是懂得自己与社会之间的责任关系。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社会在发展中也是千变万化的,人们在发展中也越来越追求物质的满足,整个社会都被物质观念所蒙蔽,因此孩子这样的的社会氛围中成长很容易被这种观念所影响,而利益意识的强化以及责任意识的弱化就是一个突出表现。

二、审问之:现状反思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在小学生的培养中我们才应该更加地尽心尽力。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做事缺乏责任心,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责任行为缺失,主要表现为:自我责任意识不强、家庭责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意识弱化。

三、明辨之:归因透视

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缺乏,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时代的改变、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淡化都影响着小学生责任感的生成。

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当下小学生的父母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自身对于责任的践行就较为薄弱,这对当前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具有自我意识,进而影响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对于现如今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淡漠,其中责任教育的弱化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我们长达五千多年的传承中,凝聚了较大的中国特色品德和文明,其中就包含着责任伦理。责任意识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通力合作的结果。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虽然我国针对这一教育现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但是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青少年责任教育单一化、形式化,难以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责任意识和责任习惯。

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并不能够一蹴而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小学生的亲身体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教授和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脱离了“儿童本位”,从而使责任教育缺乏实效性。

四、笃行之:策略实施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而小学阶段正是责任担当意识雏形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其相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下,我在思考:创设责任担当教育的有效载体就是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方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也能够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教育意义。我所在学校的“魅力小队”正是一个以实践体验活动为主要特色的活动平台,如果把这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这样就能将理论教育紧密地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可以全面地对孩子的发展提供保障,通过实践体验萌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的能力也能在实践活动得到提高和巩固。

1、体验在家庭,在主体参与中内化“责任担当”的意识

当今社会中,孩子成为了每一个家庭中宝贝般的存在,因此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发展,在家庭生活中,也开始养成懒惰的性格,对于自己应该负责的家庭职责也开始慢慢无视。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参与到体验,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真情实感,形成良好习惯,内化责任意识。

我所在的班级就开展过“一份亲情作业”体验活动,结合了“三八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引导学生为辛劳付出的父母、家中长辈做一件事,可以是帮他们买一次菜、洗一次碗、捶一次背、洗一回脚......这份小小的亲情作业,在家长和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学生的体验日记中,透过他们稚嫩天真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力量。

2、体验在校园,在互动交流中培养“责任担当”的能力

学校教育是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我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组织开展责任主题教育活动,将“责任故事会”、“情景反转剧”、“征集责任格言”等活动贯穿课堂,寓教于乐,正向引导,内化责任。

3、体验在社会,在实践感悟中强化“责任担当”的感应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积极鼓励各个“魅力小队”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小课题研究,力求在实践体验中丰富学生的感悟,以道德情感的内化来促进责任担当的心理认同。


在对学生进行责任担当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意识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于是,我们就以本地所蕴藏的丰富的德育资源为依托,开展“寻访身边的大国工匠”的魅力小队活动,有的小队寻访了工艺美术大师沈遽华奶奶,她制壶力求创立新意、注重造型的神态、气韵、风格独特,从选料、设计、制作等方面都精益求精,制作的紫砂壶具有很高的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有的小队寻访到了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钣金艺人,他把薄薄的板材通过剪、冲、切、折,加工成各种产品,产品成型后,更要花费时间精力去细细打磨,以求光洁圆润。有的小队来到精陶厂参观,车间里的师傅们埋头工作,个个神情专注,不让自己出丝毫的差错。有的小队参观了自然之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无菌洁净车间内,一道道工序更是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来操作,为的是做出合格的产品。还有的小队来到了服装生产公司,参观工厂生产流程,一件漂亮的衣服需要经过裁剪、翘边、缝制、钉扣、熨烫、包装等一系列过程,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环都不能有丝毫差错,不然制作出的产品不合格,那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些都彰显了工匠精神的细致耐心,更透视出责任的重要价值。

校园中的成长,是群体的成长,更是群体中每个个体的健康成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收获着热情,收获着希望,也收获着人生。积极的道德体验正逐步内化为他们的公民意识,可以说这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对提高小学生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与现实意义。把责任担当根植于心中,让学生从小背起“责任担当”的行囊,成为一个真正负责的人,这也正是教育的旨归。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春波:小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

2.王淑芹,何晓娜:新加坡中小学公民教育课程透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