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材“二次开发” 助力史料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做好教材“二次开发” 助力史料教学

易吉华

台州市灵石中学 浙江台州 318024

摘要:教材“二次开发”是教师的一种课程创新行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需要。尝试教材“二次开发”,教师可从再构教材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呈现手段、创新教学活动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或尝试,以实现其效益最大化,更好地助力史料教学。

关键词:教材“二次开发”;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

教材“二次开发”是指教师为了更好完成课程标准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的增删、调整和加工,以及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教材“二次开发”是教师的一种课程自主创新行为,十分切近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需要,在新教材实施中尤为必要。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帮助人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可以视作史料资源,虽然并不是第一手史料,但却是运用频率最高的学习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史料教学大多基于教材开发、利用进行,运用教材“二次开发”策略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历史教材资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参与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比较重要的时期,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积极性,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教材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教师为学生提供精粹的学习资源、多元的观察视角,有助于强化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导向下展开学习,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的驱动下展开学习,这对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的质量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

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新教材背景下,教师需要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创新课程的实施与教材的使用。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即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教学指向下的教学设计创新行为,能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为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提供可行的载体,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科学习的质量和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材资源“二次开发”的策略实施

第一,再构教材知识体系,挖掘逻辑内涵。如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首先将其放在20世纪90年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让学生理解20世纪90年代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紧跟世界全球化潮流。接着,联系与教材相关的时政热点,介绍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关于市场地位的描述,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由起基础性作用发展到起决定性作用的变化。最后补充介绍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引领全球化潮流、让中国梦成为世界梦的重要行动构想,帮助学生感知中国发展、中国命运与世界的联系,促成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一处理强化了历史纵横联系,凸显历史时空观念认知,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深化历史认知,加深概念理解与掌握,还借助史料研习行为自然导向家国情怀目标,推动了历史作用认知与评价。

第二,优化教学呈现手段,整合学习资源。高中生思维活跃,对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兴趣度比较高,但由于对知识的理解流于表层,未形成逻辑体系,分析问题还欠缺深度,历史概念印象模糊,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课,学生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存在一知半解,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探索内容及发展演变认识不清。教师可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和平台,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直观化、生动化的形式呈现、解读概念,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习体验。可借助网络平台组织前置学习,观看纪录片《国货的前世今生之三大件》,了解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形成初步印象,课堂教学中再现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描述对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解,然后借助图文史料,分析、概括特点、区别,在检测前置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教材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整合,促进史料教学。

第三,创新教学活动形式,强化认知体验。《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课教学,针对学生学情特点,可借鉴历史综艺真人秀《咱们穿越吧》节目呈现形式,设计成历史课堂情景互动剧---《我们穿越吧---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班级学生分成几大方阵,代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代表方阵。每个方阵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以亲历者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各次重要大会的时代背景、内容、成果及意义,营造感染力很强的课堂气氛。在学生主体发挥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完成对具体史料的研读,帮助学生展开分析、综合,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认识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曲折历程和伟大成就,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以历史认同感、社会责任担当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借助这样师生互动的形式,以教材为核心的史料教学具备了更强的主观体验条件,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缩短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心理认知距离,以自身学习行为的推进来深化史料解读,形成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度认知。

结语:

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是提升史料实证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是关键和主导,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设计者、组织者的功能作用,根据学生学情和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处理教材内容,完善教学的“史料”意识;有效改进教学手段,丰富史料呈现形式,增强教学针对性,促进历史认知理解;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深化史料研读分析。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设计、社会参观与调查、历史小论文写作等途径来拓展教材史料体系,丰富实证途径。总之,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依据。

参考文献:

[1]毛欢欢.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农家参谋,2020(13):276.

[2]邓小军.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7):175+177.

[3]孙欣宇.高中历史教学视频资源库的实践开发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