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谈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运用

郭舟

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牡丹中学 274000

摘要:处于沉浸状态的人们,会对所从事的任务和活动入迷,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任务活动中,从而获得一种忘却时间、忘却自我的心理体验。人们往往能在阅读、运动、艺术活动、玩耍中获得沉浸体验。沉浸理论提出后,最初被广泛运用在语言教学领域,而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沉浸式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沉浸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初中语文;阅读课堂;运用策略

引言

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突破阅读瓶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等。使学生多维度阅读思考文章,不但能联系实际生活,也能抽象思考内涵,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沉浸理论及要素

沉浸理论出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使用者进入一种共同的经验模式,在其中使用者好像被吸引进去,意识集中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所以一些不相关的直觉和想法都被过滤掉,并且丧失自觉,只对具体目标和明确的回馈有所反应”。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自己著作中提出了“心流”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人类身心专注的最优体验状态,并提出了这种体验的八项元素,总结为:1,任务可完成;2,注意力集中;3,目标明确;4,过程中及时反馈;5,主动投入行动中;6,意识上能自由控制;7,体验中“忘我”,结束时又高度自我;8,主观时间错位客观时间。“最优体验以及导致这种体验的心理状态,似乎放诸四海而皆准”显然,“沉浸式”教学法深度吸纳了沉浸理论的要点,应用在课堂上则体现了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开展方式、有效设置问题、调动积极性等问题,按“心流”的产生模型和达到的成效,这是一种很理想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完全融入到文本世界里,展开想象,幻化角色,吸收文化涵养,领悟语言魅力。反之,出离“最优体验”又能联系实际,审视自我及他人、社会,实现个人品格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沉浸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阅读导入部分的引导

语言差异信息之间存在信息沟,加之部分教师没有选择学生感兴趣、比较了解的话题让他们展开讨论,或者没有针对缺失的背景知识及时补充材料,而直接进入文本阅读。这造成学生一开始就对阅读话题感到陌生和困惑,无法顺利进入正常阅读环节,影响了学习效率。

(二)缺乏使学生迅速“浸入”文本的引导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带领下“浸入”文本,理解语言的字面及内在含义,感受文字的张力和魅力,从而产出地道、精准的二语习作。特别是对于文体结构不合常规(如插叙、倒叙等)的文本,教师如果没有在学生的阅读初期对其进行引导,更易造成他们很难沉浸到文本中。即使该文本是符合学生阅读认知水平的文章,他们也会陷入读了很久却无法抓住文本重点的境。这里的重点可能是议论文或者说明文的成文线索,也可能是记叙文或者散文中的六要素。

三、沉浸式阅读教学的教学手段

(一)虚心涵泳,打破学生共情壁垒

虚心涵泳是宋代儒学家朱熹提出的读书方法。“虚心”即为面对新文本时,不可带有先入为主的主观经验排斥文本,须以公允客观的态度面对新文本。“涵泳”是指鉴赏文本时须沉浸文本中,反复赏读。学生面对新的文本往往会带着主观的情绪,特别是一些抒情性的散文,很多正值青春期的同学,本能抵触打开内心,进入文本中。因而使得学生与文本产生了一层厚厚的共情壁垒,学生无法走进文本,就很难达到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比如我们来看程翔老师在《背影》这篇文章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读完这篇文章后,内心受到触动的举手。

(有几位同学举手)

师:没有触动的举手。

(也有几位同学举手)

师(问一生):为何没有触动。生a:作者太夸张了。短短一篇文章,作者哭了好几回。

太夸张了!

师:和他一样感觉的举手?

(有同学举手)

师:“有不同意见的举手。”

学生b:“我觉得语言很质朴。”

师黑板板书“夸张、质朴”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学生在面对《背影》这篇文章中是有距离,若不能带领学生虚心沉浸入文本中,学生就很难真正与作者产生共情。程翔老师非常智慧地抓住了学生的阅读的第一感受,让学生a将他认为夸张的流泪部分找出,再一一回到文本中,通过反复地阅读上下文,引导学生们自己说出流泪的合理性,一步一步把“夸张”击碎,打破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壁垒。引领同学们触摸到朱自清文字下那份质朴的父子情,使学生真正沉浸到文本阅读中。

(二)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

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老师需要做到的是有效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充满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主动归还给学生,要相信学生是具备丰富想象力的,只不过在中学阶段,学生缺乏对外面新鲜事物的接触机会,而且,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都尚未发展成熟。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的适当的引导,进一步满足学生的探索心理。根据文章呈现的内容,学生会构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而且,在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每个学生针对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主动走进语文课堂。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及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另外,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水平。除此之外,为了提升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协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脉络。比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文章的结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读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让学生对比文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全面体会百草园的乐趣及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情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课文的核心主旨,深入探究鲁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讨论完后,各小组可以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再对各个小组的结论做最后评价。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总结课文内容,一定能深入理解和掌握这节课所学的语文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运用沉浸式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有益尝试,它能够使学生在语文环境下获得教师的辅助和支撑。从热身活动中的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难点词汇、句子,帮助他们抓住文本线索,深入文本,帮助他们理清文本的段落线索,以及设计课后产出活动。各个环节应该如何互相协作,形成一个更为统一的问题链;如何使用沉浸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唐毓林.初中语文“沉浸式”经典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2]朱雪雯.沉浸式教学在初中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8(02):87-89.

[3]石榴.浅谈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5):65.

[4]周蓓蕾.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法研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8(01):15.

[5]冯美红.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