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儒家文化的融合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7
/ 2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儒家文化的融合渗透

赵福录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西关小学 746000


摘 要: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我国一直推崇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综合性发展,而针对于“德”的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基本目标。德育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极为重要,通过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对其日后的综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如何在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儒家文化开展相关讨论,分析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阐述渗透儒家文化对于中小学品德教育的意义,最后通过教学情景模式构建以及进行家校共育的教学手法提升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思想品德;儒家文化;融合渗透


思想品德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综合教育系统,其涉及范围极为广泛,与学习、生活等有着极高的关联性。因此,在进行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还应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如儒家思想的融合)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儒家思想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儒学派创始人孔子(孔丘)所创,在儒家思想中倡导亲人伦、重修身存养、想道德理性的发展观,这与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核心思想高度吻合,因此,在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儒家思想,对中小学生的品德提升具有极高的实际意义。

  1. 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

(一)、教师与家长未能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在我国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基础科目的教学中,忽略了对中小学生的品德培养,导致中小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通过自身行为形成良好的自控措施[1]。思想品德教育的不足将导致中小学生在课堂中很容易出现吵闹、校园霸凌、管理性差、顶撞教师等后果。同时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家长未能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家庭培养,几乎所有家长将关注重点放在了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物质生活这两项,很多家长甚至未形成“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普遍溺爱的现象(更有甚者对中小学生进行暴力教育,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素质),导致中小学生出现叛逆心理、沉迷游戏、自私冷漠、爱慕虚荣等不良后果。这些不利因素不仅阻碍了学生的继续学习与后续发展,同时还会影响到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使教师的教学方案无法充分执行。

(二)、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未能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

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在发展中,因此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极高的接受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未能分析中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依然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通过书本进行单项教学,不能及时调节课堂授课氛围。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小学生产生思想品德教育“枯燥”、“无聊”的固有认知,降低了其学习兴趣[2]。正如文中所提,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极为广泛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均可与其进行融合,在教学中进行品德渗透。但在我国的教学现状中,科目之间的配合性稍差,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连通性,导致思想品德教育呈现一定的局限性,与我国推行德育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1. 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儒家文化的意义

在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渗透儒家文化势必会对现有的教学方案产生影响,促使教师改进自身教学方案,增加其受教有效性。同时在进行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改善课堂授课氛围,使学生改善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固有思维,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同时通过儒家思想中的“和”与“孝”可以充分激发中小学生爱国主义以及感恩情怀,更好的辅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3]

三、如何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合儒家文化

(一)、儒家文化的概述

在儒学中,其核心思想为“和”,主张通过和平、积极、有效的方式处理相关问题,“和”不仅是儒家的中心思想,更是我国一直贯彻落实的治国方针。在《下令开宗明义第一篇》中,儒学创始人孔子便对学生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足以见“和”之重要性。同时通过“和”,可以自然引申出“孝”的思想,我国极为注重孝道,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图等都说明了孝道在我国的综合地位,儒学通过、智、这十大思想对世人进行品德启发,对我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构建情景模式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项的活动,改变授课方式,通过构建不同的情景教学模式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将其与儒家思想进行完美融合。例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添加《论语》教学环节,将论语中的知识点与思想品德进行结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如PPT),并在课堂中进行播放,完成相应课堂教学[4]。如论语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个观点与我国品德教育中感恩心理的培养高度吻合,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对父母是否有过吼叫、撒谎等行为,激发中小学生的反思能力;同时教师可将“二十四孝图”用于课堂教学,将其中的故事“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卧冰求鲤”等结合教学课件进行播放,加强学生的感恩心理,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启发教学时,需要注意避免引用常见的事例,如“孔融让梨”等老套故事,减轻品德教学的“空”感,使中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5]

(三)、在家校共育中加强儒家文化的渗透

在进行品德教学时,除教师自身的引导教学外,家长的积极配合显得尤为重要,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在生活以及教育中高度依赖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将对中小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小学生具有极佳的塑造性。教师可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关的亲子活动,与家长开展合作教学(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不必过于凸显儒家思想,以免小学生接触过多产生厌烦心理,家长只需完成家庭教学即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儒家思想与思想品德的结合教育),巩固教师的教学成果[6]。例如家长可与中小学生一同阅读课外读物,通过课外读物强化中小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同时在阅读结束后,开展集中讨论,借助讨论家长可以从侧面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想法,便于家长调整自身的教育模式。同时家长还可根据书中内容对小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巩固教师的教学成果,辅助完成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融合儒家思想将对中小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儒家思想中关于“利他”精神的教育极多,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儒家思想将有效培养中小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有助于中小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综合化发展。在教师与家长的联合教学下,中小学生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身整体的品德素质。

【参考文献】

[1]代芳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4):192-193.

[2]黎秋燕.小学德育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6):27,29.

[3]张廷福.传统文化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新一代:理论版,2020(9):42-42.

[4]金妙苗.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9(1):233.

[5]刘玉生.核心素养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咨询,2019(25):172-172.

[6]赖秀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J].师道:教研,2019(1):119-119.